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爹!
也不知从何时起,“爸爸带娃”这事,被各类自媒体“口诛笔伐”,被妈妈们的朋友圈“调侃抱怨”,好像每个家庭都有那么一个“不负责任”,严重缺位的爸爸。
确实,在陪伴孩子上,多数爸爸做得很不到位,既然总是“应酬”很晚回家,既然回家了也是窝在沙发玩手机,既然深度陪的时间屈指可数,那就别想着洗白,还是该做些什么……
孩子的童年,在玩这件事上,妈妈能带给孩子的兴奋点和创意,远不如爸爸,更重要的是,童年的弱小,太需要力量感的加持,而这力量的源泉是通过爸爸与孩子全情投入的玩耍,潜移默化赋予的。
光知道这个道理没用,重要的是行动
我们这几位爸爸,从2014年开始,连续五年暑假,绞尽脑汁的选择适合的目的地,带着孩子野外露营,做到了全情投入,做到了深度陪伴,做到了,给孩子每年的暑假,都会百般期待的,一次重要的“旅程”。
河边、果园、水库、海滩,今年换成了大山。
选择露营地,除了考虑安全,有水源,能野外做饭,更主要的还要有新意,给孩子每年都制造不同的感受,让他们在每次问:“爸爸,今年去哪儿”时,都满眼憧憬。
今年在目的地选择上,我们思考的并不周全,只是想随便找个依山傍水的地方,捞点鱼,埋锅造饭。
鱼确实捞的不少,孩子们也很兴奋
在选择营地上,也还算顺利,这块平坦的地方,很适合扎营。
这几个孩子,经历了五年,扎帐篷已经变成了常规流程。第一年的时候,还都没有上小学,而今天大一些的开学已经五年级。
扎好帐篷,挂好条幅,我们意识到最严重的问题,做饭的家伙事严重不足,难不成只能吃“生鱼片”?
正在我们都在犯愁,该如何解决的时候,我们遇到了此行最幸运的一件事情。
一位大叔骑着摩托车路过,驻足在旁边一直观察打量着我们。我们上前求助大叔,想借一些炊具和工具,一问才得知,原来这片山林都是私人场所,禁止外人进入,而这位大叔就是这里的农场主。
大叔说:我想知道你们这个条幅怎么回事,我们就解释了一下,是几个爸爸连续五年带着孩子出来露营,所以写着第五季。
大叔说:叫我四叔就行了,跟我走吧,我家全部开放给你们,做饭也别在外边了,直接到我家里做,东西我全提供。
一切都是这样顺利,一切都变得特别的有趣。
孩子和爸爸们开始分工协作,收拾菜饭,四叔开始帮大家打点一切应用之物。
这可以说是这五年来,享受到的最高配的环境,孩子们玩得别提多开心。
晚饭,四叔给我们介绍他的经历。四叔部队复员以后,就包了这片山林,从一无所有,到拉到投资,他就想将这里做成一个“百草园”。山里种的都是绿色珍贵药草,三十来年,每年都是这整一点,那动一点,才有了今天的面貌。
夜幕降临,四叔点起了篝火,和我们围火畅谈,述说着他的情怀,憧憬着未来他要打造的纯绿色生态梦想。
他说非常喜欢孩子,他能够将一切为我们开放,只是因为看到我们的条幅,看到这些纯真的孩子们,看到我们能够连续五年,做着这样的朴素且有意义的事情,而被感动。
清晨,一大锅皮蛋瘦肉粥,就着四叔地里新鲜的青菜,清新可口的一顿早餐。
四叔说,吃完饭我带你们去上山。孩子们兴奋极了,都爬上四叔的皮卡车,一声声“四爷,我们快走吧!”。
皮卡车是改装过的,这种超过五十度以上的坡道,也就只有他这辆车能够上得去。
这里是岫岩和辽阳的交界处,下坡时四叔童心大起,对孩子们喊着“刹车坏啦”,直接俯冲下去,孩子们犹如做过山车般喊叫着。
短暂的时光,和四叔成了忘年交。临行,四叔不舍的和我们说,过几天一定要带着全家再来这里,给我们张罗更多好吃的饭菜。
爸爸去哪儿第五季结束了,每年的结束,我们都惆怅着说,也不知道孩子随着渐渐长大,还能愿意和我们这样露营几年。但无论怎样,这些记忆,都将是他们,也是我们,一辈子值得回味且骄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