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节课上,一位老师问学生:“10毫升加10毫升等于多少?”学生们不假思索地回答:“等于20毫升。”老师未说什么,只是叫了一位同学上前做了一个实验:将一杯10毫升的水倒入盛有10毫升砂子的量杯里。结果大出人们的意料之外:10毫升砂子加10毫升水,只有17毫升。
10加10等于多少,这是一个连小学生都能毫不迟疑地说出正确答案的问题,难怪当老师向同学们提出这个问题时,大家会不假思索地喊出“20”,然而试验结果却出人意料:只有17毫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其实原因很简单:砂粒之间有空隙,一部分水钻到空隙中去了,也就是说,原来貌似10毫升的砂子,只不过仅有7毫升而已。从这个小小的试验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徒有其表、华而不实的东西,迟早会原形毕露、贻笑天下的。
不是吗?砂子以其10毫升的外表确曾蒙住了许多人,可结果怎么样呢?还不是被水给拆穿了西洋镜?所以说,再美丽的绣花枕头,也迟早会有“露馅”的时候。物如此,人亦然。“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当初不是很得意过一阵子吗?而结果却落了个逃之夭夭的下场,成了后人的笑柄。在现实社会中,这样的例子也是很多的。有的人表面上似乎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很有点“世间才子,舍我其谁”的气魄,可是一旦从事实际工作,却往往会很快就露出“马脚”,显出肚子里的许许多多的“空隙”来,甚至还可能会给工作或生活带来许多损失。由此可见,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空口袋是永远难以自立的,外表的充实也永远代替不了内心的空虚。
当然,7毫升的砂子给人以10毫升的印象,这是由砂子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对于人来说,这种华而不实,表里不一的风气却实在是要不得的。因为这种风气,以之对人则害人,以之律己则害己。仅就我们学生而言,其危害就不仅在于它会使人闹出笑话令人厌恶,而且还会成为我们求知之路上的绊脚石。本来只掌握了七分的知识却自以为已掌握了十分,于是即欣欣然高枕而卧,殊不知自己原来还是个“半瓶醋”,其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我们必须对自己有个正确的估计,半斤八两,心中人数,惟其如此,方能进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日参省乎己”,看看自己思想上、知识上还有没有“空隙”,若有,则实之。
愿我们大家都成为名副其实、表里如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