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作为北京市最有名的山,对于很多人而言早已成为了帝都的一次性景点之一。除了春夏之交看看山杏山桃,霜降之后观赏红叶,似乎再不会有人想起爬香山了。不过本人倒是对爬香山这件事乐在其中。或许是因为体力较差,驾驭不了高耸入云的灵山、百花山等等,海拔557米的香山于我而言刚刚好,不至于爬一次山腿又疼又僵三天都缓不过来。
爬香山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公园修建了多条或平坦或陡峭的登山路线,其间还有交汇之处,可供登山客自由选择,“丰俭由人”,觉得缓坡路不过瘾也无妨,很快就能从下个“路口”走到更具挑战性的石阶路。从这个角度来看,香山更像是一个城市绿地公园,有座山还有若干处古迹(只是这山与古迹都相当“重量级”哈),距离市区也非常近,公共交通便利。
就算如此“平易近人”,冬天爬香山也实属小众选择。首先表现在早上去往香山的公交车乘客少,几乎没有站着的;到了入口买票不用排队,当然持公园年票者可以忽略这一点;山上不必担心自己爬得慢被后面的游客嫌弃,因为大家都超级分散,尽管同在此山中,却绝不会像旺季那样排着队上山;由于人少登山路线多,能够让人有机会更多地关注山间的景色,而不是只顾脚下赶路。
冬日里的北方总是灰突突的。除了松柏和竹子,其它树都成了“光杆司令”,难以看到生机。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香山的知松园正是因此得名。除了山脚下的知松园,山路两侧也常见柏树,走在柏树林间的石阶路上会闻到柏枝的芳香。从芳疗的意义上说,这类木香能够令人情绪稳定,从中获得自信。
在山的阳坡上,路旁褐红色的酸枣枝杈在众多枯黄灰暗的杂草灌木中格外显眼。酸枣俗称“棘”,是鼠李科的一种落叶灌木,枝条多刺。酸枣常常和另一种落叶灌木——荆条相伴丛生,于是就有了“荆棘”一词。所以说,荆棘是两种不同的植物,最大的差别就是荆条没有刺。
酸枣树秋天结果,相比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我更偏爱春天里酸枣刚刚舒展萌发的模样。狭长的嫩绿色叶子油亮油亮的,与柳芽有几分相似,却因枝干坚硬带刺而更具风骨。冬季爬香山,酸枣树不再有绿叶红果的映衬装点,倒是更清晰地展示出枝干的形状,别有一番味道。
香山的景点大多都是建国以后翻修的,看起来很新。只有昭庙的围墙砖石斑驳,令这座具有汉族元素的喇嘛庙历史感十足。可能是由于规模大,修葺难度高,昭庙(特别是后院)依然是断壁残垣的景象。墙缝中生长的杂草在寒风中瑟瑟的情形,更为这座命途多舛的古老庙宇增添了几分沧桑。
最后奉上温馨提示:香山对于体力不佳者(没错就是我)登顶和下山总共需要花费3小时,跟随太阳的起落安排时间比较好。9点-10点开爬,2点前下来,身体会一直暖乎乎的,再晚下山的话就会觉得凉飕飕了。最好用保温杯带上充足的热水。吃的倒是没什么必要,虽说爬山不觉得冷,可冬天的山风真的不是佐餐佳品。
现如今人们旅游总有一种“打卡”的心理,向往的地方去过一次就好,下次出门再换一处继续打卡刷圈,绝对“不走回头路”。可是细想一下,若是能让自己身心得到放松、幸福指数提高的去处,更应时常拜访才是。
对于身在帝都的上班族,香山不失为一个周末好去处。常有身着单衣、步伐轻盈的山友,快速上下山,仿佛在他们脚下并非崎岖的山路,而是平坦的塑胶跑道,矫健的身姿令人羡慕不已。看着励志哥(很多时候是励志叔)挥汗如雨,自己也颇受鼓舞,精神头儿不就是这么奔出来的么。
想必大家都已经度过了一个开心的圣诞节,祝各位新年快乐!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