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梁同学学习《了凡四训》,和梁同学约定,我给他讲《了凡四训》,他给我讲我感兴趣的植物学知识作为互换。
梁同学很认真的备了课。昨晚《了凡四训》讲了第一章的一半,梁同学很认真,先看原文翻译,不通之处再一起看注释和译文。发现梁同学对古文确有颖悟,竟能对着原文逐一解读,不懂处甚少,令为母的着实佩服了一把,感觉竟是梁同学在给自己讲古文。学完一课,轮到梁同学讲植物,梁同学讲的是柑橘属植物。这位小梁老师脱稿授课,从柑橘属的起源、分类、杂交到不断推陈出新的各类果实,讲得头头是道,连在旁边刷手机的梁先生都情不自禁停下来旁听小梁老师的讲座。
小梁老师讲完柑橘属植物,我表示意犹未尽,期待更多,小梁老师说他会再备课,下一节讲清风藤科和安息香科的植物。
“怎么一下子讲这么多?慢慢一节一节讲不好吗?万一很快讲完了怎么办?”我说。
“世界上植物种类有千千万万,哪里一下子就讲完了。”小梁老师说。
我说小梁老师在医药学方面有擅长,希望他能讲一些有药性的植物,最好能说明是什么药性,可治何种疾病。
“我要讲的清风藤科的植物,全部都是可以入药的!”小梁老师说。
万分期待第二课的开始。
柑橘属(学名:Citrus L.),是芸香目、芸香科的一属。常称柑橘。主要特征是浆果具特别结构,故又称柑果,外果皮的油点又称油胞,中果皮最内层为白色线网状结构,称为橘白或橘络,内果皮由多个心皮经发育成熟而称为瓢囊的构成,瓢囊内壁上的细胞发育成纺锤形半透明晶体状的肉条称为汁胞,汁胞常有纤细的柄。柑橘属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北纬35°以南的区域。 一般熟知的柑橘类水果并非全为柑橘属,例如枳和金橘分别属于枳属和金橘属。而柑橘属中有不少野生种类,其果实不适合食用。柑橘果胶(Citrus Pectin简称CP)是从柑橘、柠檬、橙子、柚子的果皮、果肉中提取的一种多糖复合物,其分子是以一种长链碳水化合物结构存在, 分子量为5-30万Da,酯化度为20-75%。
小乔木。枝有刺,新枝扁而具棱。单身复叶,冀叶通常明显,很少甚窄至仅具痕迹,单叶的仅1种(香橼。但香橼的杂交种常具冀叶),叶缘有细钝裂齿,很少全缘,密生有芳香气味的透明油点。
花两性,或因发育不全而趋于单性,单花腋生或数花簇生,或为少花的总状花序;花萼杯状,5-3浅裂,很少被毛;花瓣5片,覆瓦状排列,盛花时常向背卷,白色或背面紫红色,芳香;雄蕊20-25枚,很少多达60枚,子房7-15室或更多,每室有胚珠4-8或更多,柱头大,花盘明显,有密腺。柑果,果蒂的一端称为果底或果基或基部,相对一端称为果顶,或顶部,外果皮由外表皮和下表皮细胞组织构成,密生油点,油点又称为油胞,外果皮和中果皮的外层构成果皮的有色部分,内含多种色素体,中果皮的最内层为白色线网状组成,称为橘白或橘络,内果皮由多个心皮发育而成,发育成熟的心皮称为瓢囊,瓢囊内壁上的细胞发育成菱形或纺锤形半透明晶体状的肉条称为汁胞,汁胞常有纤细的柄;种子甚多或经人工选育成为无籽,种皮平滑 或有肋状棱,子叶及胚乳白或绿色,很少乳黄色,单胚或多胚,多胚的其中有一个可能是有性胚,其余为无性胚,种子萌发时子叶不出土。 [1]染色体基数X=9,通常为二倍体,一些栽培品种已由人工培育出三倍体和四倍体。多数栽培品种自交不育。
常见的野生种有:
宜昌橙
①宜昌橙,广布于五岭以北至北纬约34°地区,生长高限约至海拔2500米,气温降至-11.5℃时仍正常生长,是本属植物中最耐寒的种,本种翼叶大,其宽度至少为其叶身之半,果肉甚酸且多少有苦味,不堪食用。
②檬,中国仍有野生,但通常栽培用作砧木,其果用作醋料代品或腌制成凉果,果汁在越南常用作洗头后的软发剂,其余的种类全为栽培。
③香橼或称枸橼,是本属唯一具单叶的种(但杂交种有单小叶的),故易辨认。产云南西双版纳的香橼,个最大,一个可达2千克,其变种佛手由于长期行无性繁殖已成为不结籽的园圃植物,其果皮远比果肉厚。中药用作祛痰镇咳。
④柚,长期栽培,品种品系颇多,以果肉风味可分为酸柚和甜柚二类,以果肉颜色又可分为红柚和白柚 2类。酸柚与甜柚都包含有红柚和白柚。酸柚的野生性状较强,一些甜柚品种,要提高其座果率时需间种酸柚,说明柚类是倾向于自花不育的。酸柚除味酸之外常兼有苦而麻舌味,是由于含有类柠檬素如柚皮苷、枳苷和新橙皮苷等黄酮苷类化合物。柚为单胚,易与它种杂交。葡萄柚的近亲显然是柚,它除种子是多胚,果序结果多个的特性之外,其余与柚难区分。
图三、甜橙
⑤葡萄柚、甜橙、柠檬和来檬是本属植物在世界上栽培数量最大的四大果品。其果可用来制果酱。
来檬,云南潞西县有种植,其他地方个别柑橘园有试种。果小皮薄,果肉味酸。柠檬,从国外引进,品种较多,但香柠檬或称北京柠檬则在中国育成,香气较浓,抗寒力较强,但酸分不如国外某些品种的高。
酸橙,各地多栽种,与甜橙的区别甚微,主要是果肉味较酸,个别品种兼有苦或异味,抗病虫及耐旱力均较甜橙类强,某些品种用作嫁接甜橙及柑橘类的砧木,优点是树龄长,根系发达,耐寒,较著名的品种如代代酸橙,其果萼增厚呈肉质,花甚芳香,用以薰茶,称代代花茶。
甜橙,以果的形态结构可分为普通甜橙、脐橙和血橙 3大类。血橙的果肉甚至中果皮均含红色素,呈血红或暗紫红色,主要产区在地中海两岸各国,脐橙类的果顶有一些发育不全的
佛手:心皮,外表呈脐状,主要产区在美洲各国。普通甜橙类的果身一般较圆滑,果顶有时有环圈,果肉橙黄或橙红色,主要产区在亚洲各国。中国均有栽种,但前两类均自国外引进。
中国产的品种品系甚多,较著名或产量较多的如西南各省的黄果,广西的上龙橙和灌阳橙,广东的化州橙、新会橙、柳橙、香水橙、雪橙(雪柑)和红光橙,福建的红肉橙,湖南的辰溪无核橙,湖北的桃叶橙,四川的锦橙等。
柑橘,果皮易剥离,子叶及胚通常绿色,间有乳白而带淡绿色则很可能是杂交种。品种品系繁多,其亲系来源也极复杂。
汉代以前的籍册所载,只有橘和柚而无柑与橙。公元3 世纪时的《风土》才有“柑橘之果滋味甜美特异也”之句。《南方草木状》更明确提出“柑与橘之属”的看法,该书是记叙五岭以南的植物,可见柑原先发现于南方;生理上,柑不如橘耐寒。植物化学分析资料表明,多数果皮黄或橙黄色的柑、橘类,大多含川陈皮素(nobiletin),而果皮朱红至深红色的则以红橘素(tangeritin)为主。
中国柑、橘资源极为丰富,品种品系不下百个,较常见或著名的有:属于橘类的如年橘(广东、广西),宁明橘(广西)、滑皮橘(湖南)、茶枝柑(广东)、四会柑(广东)、椪柑(广东)、扁柑(广西)、朱红(浙江)、早红(江苏)、槾橘(浙江)、早橘(浙江)、本地早(浙江)、南丰蜜橘(江西)、川橘(四川、湖北)、福橘(福建)。属于柑类的如瓯柑(浙江)、沙柑(广西)、玛瑙柑或皱皮柑(湖南、四川、陕西)、温州蜜柑(各地)、蕉柑(广东)。广义的柑橘类除柑橘属(Citrus)外还包括金橘属(Fortunella)和枳属(Poncirus)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