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同学、同事及各种亲朋聚会,相逢于一处,常常谈笑风生,少不了怀旧主题。老同学相聚,少时同桌的你我,当年的轶事,由一条三八线划分男女界限并无事生非……这些记忆中的往事,拿到现在的酒桌上,难免引起老同学添油加醋的快乐回忆。某某当年喜欢谁,现在都成了表白的理由了,当年的遗憾瞬间成为谈论的主题。当然,说出来,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不说出来,可能永远成了秘密。老战友相聚,当年新兵连的故事是永恒的话题,军队的纪律化为喝酒的行动;插队知青相聚,会把大家带回缺粮少菜的岁月,饥饿感连同对前途无望的痛楚回忆。
我们的每一道皱纹,我们的每一根白发,我们变缓的脚步,都是时间的馈赠。那些我们以为逝去了的一切,童年的月光、少年的俏皮、青年的拼搏……其实并没有溜走,它们留存在我们的记忆里,留存在我们的每一寸皮肤里,和我们一起寄存在人生的这趟旅途中,只要土壤合适,它们就会冒出来。
这类偶尔的怀旧,可以填补老年生活的灰色,也会让昔日的愁苦记忆,反衬出今天的快乐和幸福。记忆中可以翻新不无积极意义的情感和情绪,于人于己,皆有好处。但是如果总是沉浸在过去,就大可不必了。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说过:“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此话可以看出认他作为文学家的深邃,道出了回忆的本质。人不能活在回忆中,要过好眼前的生活。
作为一种情绪体验,怀旧有双重性。只有在可控的心理范围内,进得去,出得来,让历史成为一面镜子,照亮前行的路,才是正确的选择。人们应告诫自己和他人,人终究是活在当下,向后看,理应为了更稳步地向前。
如何过好当下,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我的体会是,因势利导过好生活每一天。必要的时候,可以把每一天都最为最好一天来过,你会发现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等待你去做,你会觉得很充实。
读书是适合老年人的最好方式。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绵》,此为周人自述开国史诗之一。读完此篇可以这样联想:现在大家都喜欢旅游,如果你们正好去陕西,到了这个故事的发生地,或许你可能看到留下的一堆乱石,结合读过这篇诗文,你站在那里静一静,想一想,我们的祖先曾经在这里“捄之陾陾(réng réng,众多貌),度之薨薨(hōnghōng,象声词),筑之登登,削屡冯冯”意思是:装土、倒土、捣实、削平、白墙新墙同时并起,各种声响混成一片,连大鼓的声音都被淹没了。这是何等的兴旺气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好处就在于使人有回味、有联想,继而感到有意思。
趁着身体还好,还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比如路边的狗屎,你把它清除;不要在早起的时候,给年轻人打电话;上下班的时候,不要去挤不要钱的公交车……等等,虽然,这些小善如同流水,无声无息,却蕴藏了一份向上向的力量,这份温馨,也会让你一直感受到温暖,让你有福报,让你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