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朋友圈被一篇100000+的爆文刷了屏。文章标题是《摩拜单车创始人套现15亿离场: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故事背景正是最近的新闻热点,美团出资27亿美元收购摩拜单车,从而造就了一个创业者奋斗三年收获亿万的致富神话。
文中提到的创业者,胡玮炜,为人熟知的身份是摩拜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就在短短的四年之前,她还只是一个活跃在科技行业的媒体记者。只是通过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她一不小心投身到了当时前景存疑的国内共享出行行业。
谁都不会想到,曾经闪现在胡玮炜脑中的疯狂想法变成了现实。多年之后,街头巷尾刮起了共享单车风,各色的单车彻底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摩拜单车正是其中的领跑者。2016年摩拜已然成为国内创投圈的风口项目,相继获得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融资支持。截止2017年底,摩拜单车在用户规模、用户活跃度和用户粘性等关键指标上均遥遥领先,独角兽的身份越来越难以撼动。
摩拜单车的成功,自然会引发一个有意思的讨论。那就是,作为一个外行,胡玮炜究竟凭借什么本事,能够引领一家创业公司走向持续的成功?从胡玮炜的身上,我们究竟能够学到什么?
2004年,大学毕业的胡玮炜选择进入传统媒体,从事记者的职业。从汽车记者,辗转到科技记者,一步一步,胡玮炜深切的认识到技术进步带来的变革。正是多年传媒工作的积淀,以及对汽车、科技领域的熟稔,让她对国内外智能出行领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时间来到2014年,当已经思考十年的胡玮炜听说有投资人在考虑共享出行项目时,她立即“有一种被击中的感觉”。国内共享单车取用不方便,车子不好看且难骑,办卡麻烦,她迫切希望解决用户的这些痛点。
将近十年的记者经历给了胡玮炜十分丰富的人脉资源,她很快拿到了第一笔投资;而她对于用户需求的精确把握,很快便确定了产品轮廓和运营思路。但是这两点优势并不能让摩拜扬帆起航,摆在面前的还有一场实打实的硬仗。
当时胡玮炜的设想十分超前,她在设计之初提到了几点要求:1. 实心轮胎 2. 车身全铝 3. 没有链条。这些要求的初衷是控制单车的维修成本和骑行舒适度。事后证明,这些独特的设计要求获得了用户的青睐,过硬的品质也与市面上其他品牌的共享单车区分开来,收获了一众忠实粉丝。
然而,当时这种设计实现起来十分困难。很多新式零件也难以找到供应商,传统的生产商不愿意为之调整自己的生产线。胡玮炜跑遍全中国,最终发现没有一家自行车制造商有意愿进行深度合作。不得已,胡玮炜只能从零开始,着手成立自己的生产工厂。
这是一步险棋。众所周知,互联网行业重在轻资产,如果过多资本被投入厂房和流水线,那么随之而来的风险也会增加。但胡玮炜在这一点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她看来,如果不做硬件,后期协调所耗费的成本将会更大。正是在这种思路下,摩拜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2015年底,摩拜的第一批车顺利的进行了试运营。
胡玮炜的本领似乎不止于此。随着A轮融资结束,她把公司的系统管理提上日程。就在同期,王晓峰受邀出任了摩拜CEO,管理学毕业的他曾在宝洁、谷歌和优步等多家公司打过硬仗。“他身上有很多我完全没有的东西”,胡玮炜直言。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应该是对胡玮炜这些年来最好的注脚。十年的记者蛰伏期,她在不断充实自己;当风口来临时,她毫不犹豫的投身其中;当面对造车的关键抉择时,她能够理性决断;当团队壮大时,她及时纳贤优势互补。这样的人,如果不成功,那是不是很奇怪?
回到开头提到的那篇爆文。其实我想说,离场也好,抛弃也罢,现在的快节奏生活总是倾向于向我们贩卖焦虑。如果你少一些烦躁,多一些共勉,把这些好习惯带入自己的工作学习中,每日精进,你也可能成为自己专业内的“胡玮炜”。这样,榜样才不会离场,你也不会被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