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读书,都能得到不同的心灵洗涤,那感觉甚好。最近读完了大学同学推荐的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感触良多。
在人生的不同时期,我们都曾会不惜一切去追逐当下最执着的想要得到的东西,它也许只是对亲情的依赖、对知识的渴求、抑或对公主与王子的爱慕。所有这一切都有可能成为我们那时心中的风筝,我们努力奔跑、奋勇向前,眼中心里全是它。是的,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风筝,它可以是自我正义的化身,也可以是温柔善良的诠释;它可以是亲情的寄托,也可以是爱情的向往。
当然,我心中的风筝也并没有那么与众不同,幸运的是,父母给我的那些数不清的刻骨之爱是我此遭生命之旅不舍亦不弃的风筝,因为那份爱,无怨无悔,无止无息!
02
在五月天里,我们从西方文明引入了一个只专属于母亲的节日,这是人类几千年孝道文化的延续吧!对于母爱、关于母亲,我们有太多想要表达的敬意或歉意,也臆想和践行了许多感恩母爱的方式,但是,天底下的母亲是从来不求回报的,我们也无从回报。
这对于喜欢读书的我,总是会有几分讽刺,因为每次看到那些赞扬母亲、歌颂母亲的文章时,总会被其所感动,为其所流泪。小时候的我经常会落泪,在那无数次的流泪和哭泣之间,我认定了我心中的英雄---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出生在60年代的边城永德,其实那是遥离山城德党百里开外的贫乏小村。彼时彼地出生的她,注定了一个农家女土生土长的一生,就像我注定也是朴实农民土生土长的儿子一样。
听外婆说,母亲是个苦命的孩子,9岁的时候,外公就因疾致瘫了,这对于一个9岁的小姑娘来说,无疑是难以承受的,但这并没有击垮母亲。对于当时的家庭环境,母亲再也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去上学,她靠自己的能力做工干活,以补贴家用。
她跟着堂舅和舅母远走客寨异乡,给富裕人家做过农活、赶过猪羊,经历过许多艰苦的日子,后来回到村里带着年小的舅舅种地自力更生,再后来的几年认识了我父亲。
父亲的出身也很贫苦,在我小学毕业后的一段时间里,一场重病突来,父亲身体越来越差。当我和妹妹都已经上初中时,家里的担子毫无悬念的落到了母亲身上,是母亲靠着她单薄的臂膀一步一步扛到现在,历尽千辛万苦支撑着我们这个幸福的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争气的我们总算是长大了……
03
生活中的母亲是个乐观的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总能微笑面对。对待我和妹妹,我不知道她赋予谁的爱更多,但我能感受到的是她总以平等的语气态度教育我们,我能感应到的是她希望我们拥有无尽的美好。
在我眼里,母亲是个能人,深山里的柴她能挑回来,水井不上水了她也能搞定,家里的大事小情都由她打理,为此,父亲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一辈子我没能给你妈大富大贵的生活,是我让你妈吃苦受累了”。但是母亲常常跟我们说:“嫁给你爹是我这辈子最不后悔的事情”。
虽然这句话可能是很多父母都曾有过的对白,但这是父母彼此挚爱的心意,这样的对白永表挚诚。我的母亲,永远都是这么坚定而勇敢。
只上过几天学的母亲没什么文化,她每天早出晚归,下地干活,兢兢业业,只为这个家。
04
小时候,我们虽然贫穷,但生活过得充实,更没有留守儿童的悲哀,我们每天都能合家齐聚。上大学的那段日子,一年回不了几次家,但隔三差五总会接到母亲唠唠叨叨的电话,有时候学习忙,一星期都没打电话回家,母亲总会自己打过来道长说短。
如今,毕业在外工作了,也许是工作着实很忙的缘故,回家次数更是寥寥无几。我开始怀念那些留在母亲身边的日子,有时候总想抽着时间回去,尝尝母亲做的饭,和父亲聊聊家常。每当我看到,父母的白头发又多了,我的心里常常有种莫名的感伤与心疼。
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在外打拼的这几年,母亲对我们的牵挂,日日剧增。我知道,在母亲心里,我们才是她的英雄。多么希望,可以用自己的生命换回父母那些逝去的时光。
05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路人施以滴水之恩,我们方报以涌泉,更何况是为人子女呢?感恩父母,忠孝之义,此乃天理所在。
父母为我们做的每一件事看起来都很小、很细,但殊不知,这都凝聚着父母一丝一寸不求回报的爱子之心,作为儿女,我们又如何回报得了呢!在我的心中,母亲是我作为孩子永远不变的圆心,是一种永恒不变的岁月。在母亲的世界里,我们是她勇敢向前的希望吧,在她的心目中,子女的健康幸福才是她全部的人生意义!
如果时光能够理解,我愿用我一生的所有去换得她的岁月长留!
万物生长规律所定,终有一天,我们终将与母亲永别,那时,我们大概也都为人父母,而那个时候,我们的寸草之心也将不再有机会延续对母亲恩情的报答。但是,母爱不止,亲情不息,为了母亲永享人世间最美的幸福,我们应珍惜那一分一秒的光阴,用我们的寸草之心去回报。
也许,这一辈子都无以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