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借着你的光,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也借着喜欢你,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V信G众号:借光小卖部)
.............................................
每日分享:
1,让读书产生好处的最简单办法是,一旦有灵感和想法之后,马上写出来,公开发布在社交媒体上,即使不成熟也没关系。
写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度思考的一个步骤,外人的有价值评论可帮你不断推敲,或给你带来新的线索,积累多了自然会出深刻的洞见。
一个人孤立封闭的傻读写笔记,很难迅速提高思考深度。
2,《百年孤独》书中说:
世界上凡是人群聚集的地方谈论的话题无外乎三个:
拐弯抹角的炫耀自己、添油加醋的贬低别人、相互窥探的搬弄是非。
3,黄永玉先生说:
“过日子就是平平常常,有时候有意思,有时候很没意思。不要成天到晚地找意义。”
就像鲜花是慢慢绽放开的,海也不是一天能够形成,所以面对生活,我们都应该有慢慢变好的勇气。
4,和外人面对面交谈,可以看成是搜集信息的一个手段,但无法产生高质量的思考。
面对面交谈时的各种情绪和气氛的因素可能干扰自己的认知,对决策质量产生负面效果。
5,“信息茧房”是哈佛大学教授凯斯提出的一个著名概念:
“如果你只关注自己选择的领域,如果你只关注某一种信息源,如果你只关注自己愉悦的东西。
久而久之,便会像蚕一样。
将自己桎梏于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从而丧失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
6,我一直说,孩子的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的生活,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其实,反之亦然。
孩子与父母之间要有爱。
爱是什么?
爱就是互相理解,尊重,让对方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而不是以爱为名,绑住对方想要飞翔的翅膀。
养孩子要把他们养成“明辨是非”,站在对的道理和正确方法这一边。
7,“一旦你将结婚生子这两项从人生规划中删除之后,会发现年龄根本无法对你形成任何束缚和恐惧。
人生也不用那么紧赶慢赶。
一生都可以用来逐梦,以及体验各种未知。”
8,读书人的最佳气质在于既富艺术性,又重科学性。
单凭艺术家的一片赤诚,往往会对一些作品偏于主观,唯有用冷静的科学态度来冲淡一下直感的热情。
不过如果一个读者既无艺术家的热情,又无科学家的韧性,那么他是很难欣赏什么伟大的文学作品的。
——纳博科夫《文学讲稿》
9,中午上完课,同学喊儿子去听久石让音乐会,儿子竟然犹豫了,问我作业怎么办,还有很多没写呢!
我安慰道放松一下,看完晚上再写。
音乐会结束到家5点多了,儿子虽然感觉有点累,但想到作业没完成,还是进房间做了起来。
其实,孩子很多时候还是拎的清的,知道完成作业是必须的,虽然常常会有些磨蹭。
【成功日记】以前我总认为对于儿子,玩都是第一位的,今天发现孩子也是有责任感的,虽然学习的内动力还是不足,但其码知道作业是必须完成的。
10,避坑是科学,拔苗是玄学,避坑重于拔苗。
心智是复杂适应系统,教育需要未谋胜、先虑败,就像数学里的反证法,思路一变天地宽。
避坑,就是先保证孩子身心健康。
智力、语言、情绪、社交、运动、思维需要全面发展,不单推一维,否则得不偿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