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坐T204到地铁的公交车,因为是中午一点钟光景,车上人不多。
对面坐位上坐着两位衣冠楚楚,温文尔雅的老叔叔,属于他们那个年龄段里面有派头的装扮。
车子往前多开了几站,又下了一些人,上车的人却没几个。
也是,这个时间要早不晚,上学上班的还不到点,下班的也早过了高峰期。
我正想闭目养神,一个爽朗的哈哈声响起:张老师,你们下午去哪里?声音的确有点大,响彻整个空荡荡的车厢,我知道这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情景,大嗓门在我们生活周围都成一种自然。
我撸一撸头发,装着不经意的看了看她。很精神的一位老阿姨,正乐哈哈的跟对面的老叔叔打招呼。
其中一位老叔叔说:我们去滨江公园唱歌,再喝喝茶,就是不打牌。
老阿姨说:我也不睡午觉出去得早,但我喜欢斗地主,下午爱去跟她们斗地主。
老叔叔又说了:我们不像你们女人喜欢规划,我们不规划,天天都要出去。
傍边的另一位老叔叔接话了:女人还是要辛苦一点。
看着两位衣着干净整洁又悠闲的老叔叔,大概是可以断定他们的家庭应该很是安稳吧,家庭的背后也应该会有一位贤惠的伴侣吧。包括一些成功的中年大叔,在他们风光整洁的背后,一定有位贤内助无私辛劳的付出。但中国有个怪现象,年轻女孩们只会看见成功人士的风度风采不会看见他们蜕变时的狼狈和孱弱。社会风气也对另一半的辛苦是不恭敬的,是贬低的。以至于很多本身热爱家庭生活愿意付出的女性,在爱里战战兢兢,深怕有此而失去自我,不敢享受爱中的平凡。而真正生活是什么,是经历油盐酱醋后的珍惜,是在经历尘世烟火熏烤后依然牵好你的手,
我只默默听着,男士们都承认女人辛苦一点,但他们依然保持自己生活节奏,这是个什么状况?难道他们也心安理得的在享受这个时代赋予他们的特权吗?
我心里琢磨着是不是在所有的家庭中,都有来自于社会习俗给女性套上的一种沉重责任——担当家务。千百年来的女性们都在承受沿袭这种传统。即使男士们自己也觉得理亏,也还是理直气壮的享受。
老阿姨没听懂老叔叔说的规划,又问了一句:啥规划啊?
老叔叔无限稳重的说:就是你们女人会计划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
“哦,这个呀,我也不规划,煮什么吃什么”老阿姨显然不屑于把自己归类于这种角色。
“我呢,上午吃完饭去跳舞,中午回来,看见煮什么吃什么,不挑剔,什么都吃,高矮不说”说完连打几个爽朗的“哈哈”。后又接着说:下午呢,就去打场麻将或斗场地主,晚饭吃了又去跳舞。
现在的退休生活真是幸福,我在心里想着也笑了笑,看了一眼老阿姨那洋溢幸福的脸。阿姨也感觉到来自不同年龄阶段的羡慕,马上把脸直接转向我说了:平时呢,女儿女婿孙女每个星期来看看我们,时间还是过得很快的。
“幸福”我搭讪了一句。
眼睛又溜达到其他地方想事去了。很显然,老阿姨家里也有一位愿意规划每顿饭菜的男(女人)。其实规划吃什么正是生活最质朴的片段,是平凡世间很浓的烟火味,一个人肯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花费在为家庭成员规划好每顿饭菜,不是最好的爱是什么?不该值得感激和珍惜吗?
老叔叔又发话了:就是要煮好煮坏都不要说,咸淡都不要开腔,闷到吃。
这是哪门子隐忍啊?每个家庭里都会有那么一位聪明的思想者存在,诸如这位叔叔、这位阿姨。他们过得轻松且自爱,最要紧的是他们会运用时代和伴侣本身的责任感,逃避自己的家务责任。
或许他们对于做家务是持有耍滑的心理,到底是对肯付出的一方的行为缺乏发自内心的尊重。
但婚姻是个很奇怪的东西,有人任劳任怨成习惯,就会有人逍遥享受成习惯。如果他们的婚姻还没发生大战,没有出现婚外情,一家人还能维持大团圆,大概人们都是会把他们归于幸福一类。那么又有多少家庭成员是真正平等意义上的幸福着呢?
有多少人是真正因为懂得而幸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