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4-12课程开发二组
N4-12小组,是10人的小组,十方天地,十分努力。
加入这个小组的初衷是“课程研发”,因为我们想更深刻的理解课程的意义,更科学的选择课程的内容,参加N4培训的目的是提升自我,让自己能够更有效的实施课程设计,达成教学的效果。带着这样的憧憬与期待,我们开始了N4之旅。
在N师团队,特别是吴虹校长的引领、支撑下,2020年4月,我们开始集结,此后,3个月的培训让我们不断走向融合,如今,我们已然整合一体,并开发出属于我们小组的课程“结晶”——“四季中国——节气·劳作课程”。
我们的课程取材于中华传统习俗——二十四节气,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是我国非文化遗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以课程开发为标志的特色小组,我们从一开始就做好了课程开发的准备,并时刻等待这一天的到来。形建之初,我们小组就设计开展了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教学教研活动,我们彼此介绍,彼此熟识,因为我们身同一体,心行一处,只为了集思广益,相得益彰。立足于学科,我们有政治、语文、化学,立足于年段,我们有小学、初中、高中,立足于职务,我们有一线教师、教研组长、教研员,立足于年龄段,我们纵横60、70、80。相同的底色建构起相同的方向,不同的色彩开放出艳丽的花朵,相同的情怀温暖着彼此的征程,不同的视界丰盈着未来的追求。
我们要做有深意的课程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积淀着,准备着,我们的课程开发来了。对于选择什么样的课程作为开发的“元”点,大家兴奋不已,直抒己见。
我们的课程选择是从自然到人文,因为是女子吧,我们喜欢风花雪月,我们感慨岁月翩跹,我们想告诉学生自然有多美,“每棵树都有树下的故事”,我们又想从课上到课下衔接,因为是教师吧,情怀深处总是寄托在讲台,渲染于黑板,我们想告诉学生未来有多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星星”,我们课程的关注点从知识到体验,因为是慈母吧,我们总是感动于孩子们的稚嫩单纯,又是多么期待他们未来的优秀与卓越,坚韧与担当。
我们小组经过几番研讨,首先关注的是课程的深度,我们要做——深意课程。
24个节气,它的名称与由来不仅仅是自然的天文与地理,我们要引领学生了解其中的智慧发现与文化内涵。我们以“节气.劳作”为主题进行统整课程的开发,旨在把二十四节气科普知识渗透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宣传二十四节气的科普知识,从而对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继承发扬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把我国非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我们要引领学生了解民间风俗与幸福祈盼,我们要让孩子们懂得,劳动的意义,是文明的开端,劳动的价值,是幸福的源流。在劳动中感受,在感受中丰富,在丰富中热爱,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我们的文明,热爱伟大的祖国。
我们要做有新意的课程。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洞穴虽深,但那是最接近核心的地方,山顶虽高,但那是最接近阳光的地方,疫情是危机,却也是转机。我们看到危机之“危”,我们要担负起教师的责任与操守,要耐心、细心、精心,设计课件,安排网课,陪伴孩子们乐观前行,我们更要看到转机之“机”,随“机”而“转”。
N4之旅,有最前沿的理念,最丰富的线上经验,有最高端的视界,有最密切的“研伴”,24节气的课程未必前无古人,但一定后有来者。我们只想根据我们对课程开发的认识与实践,建设我们自己的“24节气”,做疫情之后的“24节气”——新意课程。
在唐晓勇校长和张良校长的指引下,我们大胆尝试了对课程的融合与整合。在“24节气”原有定义的基础上,将课程分为节气物候、节气诗歌、节气习俗和节气劳作四个版块,内含节气歌、节气谚语、古诗、风俗习惯、认识各节气的农事活动、学习有关的知识等等,不仅拓展了语文教学的外延、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形式,而且巧妙融入了音乐、体育、美术,多元素材,将学科知识与实践活动整合为一体,带领学生去参与,去感受,去抒发,以多种丰富的资源和活动形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我们的祖先留下的这笔伟大财富——二十四节气这个非文化遗产。
“生命知疫”教会了孩子们去关注去反思去珍惜,“24节气”课程希望在此前提下引导孩子们去学会如何珍惜自然、热爱自然、融合自然,如何让自己的生活更和谐、更美好,让人类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生命起点下,获取更多的新意。
我们要做有诚意的课程。
“言之无信,行而不远”,一个老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守“诚”的老师。孩子们是未来的建设者,是未来的家国希望。我们要传承的是确实的知识,是真实的道理,是真正的经验,是真诚的人品,是真挚的情怀,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要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我们要春风化雨,桃李天下。
是的,课程开发是有难度的,我们要定位,要选材,要设计,要录播,为了加快开发速度、提高课程精确度,我们商定两人一组,自由组合,“小小组”的形成化繁为简,各自为战。我们一步步走来,一点点契合,一字字斟酌,一页页修改。张玉红老师擅长于整体构建,谭晓铁老师进行深刻的理论分析,马妍组长的技术优势让所有的展现炫丽感性,陈希珍老师提供微技术指导,让录制过程顺利高效,索亚东老师和刘玉雪老师的精诚投入,杨晓燕老师和孟佳老师的专业精神,卢娜老师的精益求精,感动着所有的小组成员,成为前行的动力和希望。课程整体模型: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我们开展了丰富的实践活动,我们要让学生初步理解节气、物候、气象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科普知识的兴趣、爱好。我们想提高学生的气象、物候科学素质,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关注气象、关注节气、关注周围的生物环境、农事、自然灾害及社会发展的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学生自己的观测研究,通过物候探究活动及劳作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综合实践能力。
课程核心内容:清明、谷雨、立夏、小满、白露。
1.节气简介
在所有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它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2.成员N4-12组:杨晓燕、马妍
1.节气简介
雨生百谷,谓之谷雨,“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2.成员N4-12组:张玉红、谭晓铁
1.节气简介
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至立夏,万物繁茂。
2.成员N4-12组:金孟加、索亚东
1.节气简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 小满者, 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夏熟的作物籽粒开始灌浆,略有些饱满,是为小满,是我国古代先民进行“抢水”“祭蚕”的一个重要节日。
2.成员N4-12组:陈希珍、聂晓明
1.节气简介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这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它代表着暑热的结束,而在季节转化过程中,丰收的秋季带给了人们与健康有关的食物以及民俗。
2.成员N4-12组:卢娜、刘玉雪
课程整体模型:
随着认识的加深逐步更新,看到其他小组的优势,我们也吸纳融合,也许我们的课程不是最好,但我们要用诚意去实践、去研发,去生成,不断向课程开发的内核靠近,争取更多的获取来自山顶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