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邻居一起长大,小时候的她在家人的疼爱下活泼开朗,有说有笑,是大人眼里聪明伶俐的小女孩。三年级的时候她的家庭增添了一位新成员,是她的妹妹,妹妹的到来邻居开心极了,但那也是我最后一次见她那么开心。
由于我们两家挨的很近,她们家有吵闹声我就能听到。三年级是一个分界线,在此之前邻居家几乎是没有吵架声的,上了初中之后,我们很少在一起玩,但我经常听到邻居家的吵架声,这种声音我早已习以为常,我知道是我那个邻居又挨骂、挨打了,这中间的原因谁也理不清。
后来在初中偶尔见到邻居的时候,她完全变了个人,变得沉默寡言,不敢与人对视,甚至眼神中带着忧郁与自卑…总之,各种复杂的情绪仿佛都被她具象化。
我看在眼里,但又无法开口。我只知道出自初中那几年里,她家里经常传来打骂声。有一次我们两个一同回家,邻居主动和我说起了心里话,她说想去离家最远的地方。我并没有回答,我想我猜到了原因。
后来都长大了,我早早的步入社会,听到别人说邻居还在上大学,我想她是如愿了。记得初中那次心里谈话,邻居忧郁的问我:是不是没有人喜欢我。我反驳,但是我知道,我的反驳无力无比,因为在邻居心里,她想要的并不是我的答案。
我想我的邻居心里的伤很难愈合,强烈的落差感很难自我排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我偶尔回家还是会听人说起邻居,有了妹妹之后,家人对邻居的爱少了很多,甚至将精力全都放在妹妹身上,当妹妹跟邻居在一起因为不懂事哭闹时,家人总是先骂邻居,初中时的邻居也还小,心里不服气,向家长回嘴几句,结果…想必都已猜到。
什么时候“大的要让着小的”才能从一部分人的思想里彻底根除,本应该关注心理健康的年纪,却让她每天像噩梦一般度过。成年之后我见过邻居一次,她与初中又变得不同了,眼神不再有自卑,但她变得更加独立,多了一些冷漠,尽管她还是一如既往的微笑着打招呼,但是那种距离感总是能感觉到。
我也见过一次邻居家的小妹妹,现如今也是一名初中生了,我看到了姐妹两人的相似处,现在的妹妹在爱的包围下更像是小时候的邻居。唯一不同的是,妹妹以后也会是这样的性格,而邻居却很难回到从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