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1日星期二
分享总结
1、 事件
昨天晚上学校布置了一篇作文——关于爱的主题。
2、 我现在的做法。
当儿子主动跟我说起写作主题时 ,我问他对这个主题有啥想法或者是有什么想写的。他说不知道。我表示理解,其实这个主题比较宽泛,对孩子来说是有些难的。听到我对他的理解和支持的时候,他又说老师说了写关于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发生在生活中的事情就可以的。我接着回应然后问是否需要妈妈的一些帮助呢。他说暂时不需要,想自己写,我说好的,然后就拿起一本书在他旁边陪着。从始至终我都没有干涉他。
3、 过去的反应
自从上学开始的看图说话到现在的作文,每次开家长会,老师都会强调要帮孩子指正一些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大孩子的阅读量。而且会在家长会上点名评价每一位学生的作文。所以每周的作文,我都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也会时不时地否定孩子的一些语句和片段,而且还会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一些想法去篡改。(有一些是明显的病句),但是这样的做法带来的后果是孩子的烦躁和挫败感。虽然获得了老师的表扬,但是越来越觉得这种表扬破坏了孩子的学习发展规律。
4、 未来如何做可以更好。
其实孩子的成长是一步一步的,而不是一步到位。我要尊重他这时候稚嫩的语言和跳跃的思维逻辑,很多在大人看起来特别不入流的东西反而正是孩子最真实的成长记录。在以后的育儿道路上,尽力要自己做一个引导者和陪伴者,而不是夺走孩子自我成长的权利。如果觉得孩子在写作上有一些欠缺的时候,可以适时引导他去主动学习和练习。
① 引导孩子多读书
② 可以建议性地提醒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去尝试用笔记录下来。
③ 跟孩子玩一些关于语句扩充的游戏,以丰富他的想象力和积累素材。
④ 把成长的权利交还给孩子,尽量不干涉他的自由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