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是多元的时代,互联网的连通性使世界趋向于一个整体,信息交流的便捷性带来更多的选择。当面临这些选择的时候,互联网的便捷性并没有改变人类脑中固有的思维,决策偏差、误差和陷阱一直都存在,如何避开这些陷阱是自古到今,人类不断思考迭代的一个重要命题。
决策与判断这本书有许多涉及的到心理学以及经济学的理论知识,这里考虑到适用性与阅读难度的原因我不做涉及,而更多地提出常见的陷阱来警示大家,并提供一些方法来规避。
过度自信
这里的过度自信并不完全等同于自大,因为自信这种东西难以用量化的标准来测量,也就是说你的自信程度难以匹配你所做出的预测的正确率,这其中的误差就常常会带来许多细小或者严重的错误,细小表现在难以察觉,而严重则表现在无法弥补。比如:
这里发生泄露的概率是一万年都难遇的
——乌克兰能源与电气大臣Vitali Skylarov在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发生前两个月这样说、
那么如何避免过度自信呢?
归结起来,规避过度自信的方法其实也蛮简单,但是却容易被忽略掉:停下来思考一下为什么你的判断可能是错误的。
这其中的难度在于,判断的准确度和信心之间的分离与决策者的智商水平都没有关系,也就是是人们的下意识表现而不是坏习惯。通常这种规避的方法是在你非常自信的情况下,所以培养另一种对抗形式的本能是非常困难但却同样非常重要的。
自我实现的预言
这种情况通俗来说,就是当你面对某一事件或者写作业写出某个答案,在没有标准答案的情况下,会非常认同自己的答案而忽略其他人的答案。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会选择什么方法来规避你的错误呢?
通常的人们面临的解决方案有三个:证实性指导语、证伪性指导语、检验性指导语。但是由于人们固有的刻板印象,证实性和检验性指导语都是无济于事的,而想要消除固有的刻板印象,就必须对自己的尝试和脑子进行冲击强迫性的寻找自己错误的可能,也就是证伪性指导语。
行为陷阱
生活中经常由于人的惰性和思维的盲点,碰到许多的陷阱,根据已有的经验每一种都有相应的反陷阱来避免陷阱持续的造成损失。生活中常见的陷阱,作者分为了五类,包括:延期陷阱、无知陷阱、投入陷阱、恶化陷阱、集体陷阱,虽然这些陷阱常常结合在一起形成更加具有伤害性的混合陷阱,但是但由于每种陷阱都基于不同的运作原理,所以还是有办法来规避的。
这五类陷阱在我的理解中,分别对应的形成原因的关键词是惰性、知识的局限性、沉没成本、成瘾和社会的同化性,实际上反陷阱的方法就是针对形成原因。那么相应的解决方法,书中提及了四点:
当陷阱是符合你的医院的时候,决策者应该:
回避有关诱捕成本的信息
尽量不要做出限定或评估继续这样做将花费的成本
做出一个公开的、坚持下去的承诺
与那些有相同目标的人们竞赛
因为陷阱的复杂度在不断地变高,这些方法或许不能够完全的避免,但是相对于盲从,一定会使你的决策质量变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