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作品(十一)

今天牺牲了两小时的运动时光,一次性完成了四幅作品,效率很高,呵呵,给自己点个赞。

《鼹鼠》这幅作品很简单,几处镂空,一只呆萌的卡通鼹鼠就诞生了。我特别喜欢它胖胖的身体,感觉肉肉的,特别可爱。

鼹鼠

《农忙》这幅作品带着浓浓的乡土味,小朋友抱着一捆稻穗,身后的黄瓜,身边的鸭子,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和奶奶拾稻穗的情景。只是如今时光荏苒,岁月变迁,曾经的沧海桑田,时过境迁后已不在,蓦然回首,那些年的美好,只能停留在记忆中。

农忙

《年年有余》这幅作品带着传统的中国味。制作时我采用了对称的手法,把红纸对折后,沿着折线边画一条鱼的草图,把镂空部分雕刻完毕,再把轮廓剪出来,把对折的红纸撕开,对称图案就做好了,一条鱼立马变两条鱼。

年年有余

《双喜临门》这幅作品非常传统,我同样用了对称的手法制作。中国人在结婚办喜事的时候,总爱在门窗上、房间里、嫁妆上贴上个大红“囍”字。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个大红“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你翻遍所有字典,包括当今最权威的《辞海》,查遍所有的偏旁部首,却查不到这个“囍”字。至于这个字的读音,也是各取所需,有的读作“喜”字,有的读成“双喜”。

据传说,用红纸剪成“红双喜”贴于家遇喜事人家的门上或客厅里的习俗,是北宋皇佑七年(公元元前1047年)以后,从淮安逐渐传遍全国的。据有关史料记载,这“红双喜”的由来,与北宋宰相、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密切相关。

据说,当时王安石春风得意,不仅顺利通过考试,而且娶到了员外美貌的千金为妻,因为喜上加喜,他一连写了两个斗大的红“喜”字,连在一起,贴在大门上,以表示他内心的喜悦之情。又吟诗一首:

巧对联成红双喜,天媒地证结丝罗;

金榜题名洞房夜,“小登科”遇“大登科”。

从此以后,人们遇有喜庆吉日,在大门上,器具上,都要贴上大大的大红“囍”字,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它给婚礼增添了喜庆的色彩,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民间风俗。

双喜临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0) 写在前面: 有段时间在读王小波,也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一个晚上心血来潮就写了一段文字,后来陆续...
    董夕阅读 8,366评论 8 6
  • 文/黄小妞 最近我家孩子生病了,一直高烧不退,真是把我和老公吓坏了。连续四天没日没夜的护理,加上家和医院两地跑,今...
    黄小妞儿阅读 3,746评论 -1 2
  • 我似乎发现了文字的魅力,然而他又让我如此的无力,我只能在魅力与无力之间徘徊。
    王小宾阅读 1,709评论 0 2
  • 今天是愚人节,很多人都会被身边的朋友愚弄,但大多都是善意的。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些过分的愚弄,我是不赞同的,过分的愚弄...
    付七阅读 1,033评论 1 1
  • (注:以下来自于博闻实己公众号)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语: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
    也去阅读 3,77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