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成长,感谢有你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在这里发言。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一路成长,感谢有你》。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在座的所有徒弟,感谢学校为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优质的个人发展平台;其次,感谢我的师傅~老师以及所有曾经给予我指导与关怀的老师。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这些生命中的贵人!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不知不觉中,我来信钢学校已经一年了。回望过去的这一年,我总觉得自己很幸运,我的教育生命在信钢这片沃土上一天天走向丰盈。在“青蓝工程”活动体验中,我倾听到了自己的灵魂深处,生命拔节成长的回音。

俗话说“凡学百艺,莫不有师”。刚到学校不久,就能借助学校组织的“青蓝工程——师徒结对”这个平台,拜~老师为师,这让我这个初来乍到的无头苍蝇找到了前进方向。在师傅的引领下,我逐渐走出尴尬、困窘的境地。 作为徒弟,我成为了师徒结队活动的一名受益者。下面,我就自己在这个活动中的一些切身体验,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徒结对后,知道能向~老师学习,我特别开心。因为~老师的工作中那份认真执着的态度,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教学理论等早就让我心有所往。和她真正接触后,她用自己的行动时刻影响与感染着我。

首先,师傅严格要求,让我不断提高语文专业修养。她常告诫我,现代社会只有拥有专业化的知识,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为此,她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我。

一、好好读书与写作。她给我列了一些要读书清单,在这份书单里,既包括了专业的书籍与杂志,也有历史、美学、哲学等方面的非专业书籍,借以不断提高我的语文专业素养,让它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同时师傅还让我写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故事、下水作文等。她甚至经常把她自己写的教学随笔等分享与我,让我在学习之余,不断反思自己的生活,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向名家学习。让我观看余映潮、王君、肖培东等名家的课堂实录,甚至要求我买他们的书籍来仔细研究并做读书笔记。在她的指导下,我购买了并认真研读了余映潮老师的《这样教语文》,余映潮老师对“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定性为“非常讲究课文研读、十分重视教学思路、关键在于课堂活动、精心考虑知识积累、时时关注能力训练”这些理念深深触动了我的心,让我不断审视自己的课堂。我在课文研读和教学思路上也在不断地尝试和探索。

三、向我们学校的各位教师学习。她告诉我,我们学校所有的语文老师可以说都非常优秀。博学多才的吴主任,感情细腻的田老师,沉稳大气的付主任,聪明睿智的方老师等,他们都拥有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向他们学习的一年中,他们的做法,很接地气,也确实给了我较多的指导与启发,让我不断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在师傅的带领下,我不断学习,不断钻研教材与教法,不断拓宽我的教学视野。我明白师傅的良苦用心,我更明白语文教师的重大责任与艰巨使命。我将以自己的专业为圆心,将学习的范围不断扩大,像我的师傅一样,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重新定位自己,与学生们一起成长。

其次,师傅总是给予我以热情地指导。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觉得自己最大的困难是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很难突破重难点。师傅得知这种情况,就及时地给我指导。每次有疑问的时候,师傅总是不厌其烦,她时常带着我一起共同钻研教材与教法。就在上周五教研组活动结束后,我们师徒二人在办公室,讨论着我的公开课教案。师傅一点一点地给我指导,当我们讨论完走出办公室后,校园已是暮色沉沉,一片寂静。

另外,除了工作,生活上~老师的关心更让我倍感温暖。(有吗?)有时,当我感到彷徨无助时,她也总是支持我,鼓励我。有了师父的陪伴,不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上都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她既是良师,亦是益友。感谢学校,让我不仅收获着丰厚的知识,而且拥有了一段弥足珍贵的友谊,让我觉得自己无比幸运。

2019年已接进尾声,师徒一年的日子,马上从指尖匆匆溜走。今年的师徒仪式,对我来说,既是结束,亦是开始。它将催我整点行囊,听从内心的呼唤,跟随自己的使命,在师傅的带领下,让平凡的生活注入意义,让琐碎的人生变得贵重,让我有机会去书写一部教师的生命传奇。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花了一个晚上,帮徒弟修改发言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