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8年,明朝时期在贵州龙场(今修文县)驿站中,当事人驿站站长王阳明,叫“龙场悟道”,多年以后,中国思想史把它定义为:心学的诞生。
知行合一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
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将变得格外清晰,致胜决断,了然于心。
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顿悟,而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修炼,最终砥砺出的生命境界。
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到的平静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并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王阳明心学是一门实用的哲学,他告诉我们极易被我们忽略的真理,同时也为我们每个人规划出了一张完美的,直观的人生路线图。
1,人人平等,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才有权力控制和支配你,那就是你自己,只有一个人能主导你的人生,那也只能是你自己。
2,只俯首于自己的心,实际上要求人们蔑视权威,追求自由,崇尚独立人格,这是王阳明告诉我们的第二大人生道理。
3,去心中贼之私情,通过违背良知而得到的名利权势,会时刻牵引着你的心,你总会担心失去它们,恐惧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人必须在良知的指引下去争取你应得的东西,才有可能拥有选择是否恐惧的自由,这就是王阳明心学告诉我们的破除心中贼的一个道理。
4,去心中贼之私欲,什么是私欲,过了的基本欲望就是私欲。私欲在王阳明看来,是人不能充分发挥良知的一个根由,良知被种种私欲遮蔽,虽然有是非善恶之心,但因为受私欲的诱惑而无法致良知。长久以往,我们的智慧和道德渐渐销声匿迹,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个腐烂的躯壳。
5,闲思杂念也是私欲,闲思杂念只存在于我们脑海中,还没有实现,所谓的心,并非专指那一团肉,所谓的真正的心,是那能使你视,听,言,动的“性”,有了这个它,才有了生生不息之理,也就是仁,王阳明心学传授给我们的铲除私欲的指导思想,也就是“真我”的大方针。
6,人生在世,不可拘泥常规,人生在世,准备遵循任何外在规则和违反任何外在规则前,首先问问自己的良知是否合适,因为常规不在外,就在你内心中。
7,我们该追求什么,我们应该努力追求良知,其实是一劳永逸的事,只要良知光明,我们就拥有了智慧和道德,那么,还有什么追求是不能到手的呢?
8,如何对付恶,一个被外物控制的人,他的自我在哪里?不要被外来的诽谤所击倒,因为这不值得,也说明你太脆弱了,王阳明心学是一门要人自信的学问,自信自己,就不会受到外来毁谤的侵蚀,而做到自信,必须时刻光明你的良知,让它拥有道德和智慧。
9,不要操心,操心的事是愚蠢的人干的,你只要顺其自然就好,不要操心,并不是指你真的什么事都不干,我们最应该在根上操心,也就是光明良知,而光明良知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去事上磨练,人必须通过做事来磨练自己的心志,磨砺自己的心境,这样面临事情时心才不会乱,处理事情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才能做到“静时心也定,动时心也定”。
不要操心你的人生,但要操心你的良知,这就是王阳明心学,它高屋建瓴,直指终极密码。
10,获得幸福的密码,不要和外物对立,不以自己的好恶来评价外物,让外物按照它们自己的规律去发展,财富,名声,地位自有它们的规律,你不要给它们加上标签,让它们来指挥你,你不必把它们放心上,只需要努力就是了。当我们做到不以自己的私意来衡量外物时,我们就不会受到外物的限制和支配,我们就可以支配自己,使自己的心灵得以安放,达到幸福的境界。
专心在良知上下功夫,用良知去做事,就可以获得幸福,成为心灵的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