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讲“比较优势原理”
中国人造飞机的成本高,还是制造袜子的成本高?
一、粮食进口量逐年上升,不等于中国有粮食安全问题
1、口粮所占比重很低
- 口粮:30%
- 饲料用粮:40%
- 工业用粮:20%
- 其他(种子、耗费等):10%
2、粮食进口量逐年上升的原因:
生活水平提高:吃肉多了,饲料用粮多
讨论问题,不要仅看数据,还要看数据背后的情况
3、从全球分工贸易的国际趋势看,粮食生产大国进口粮食不是问题
老师教学生,花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自己孩子给别人教,这不是问题。
二、中国为什么也需要产业升级
1、同学的提问:
类似印度这个样的国家,只专心做世界工厂即可,创新让硅谷去做,为什么还要搞产业升级?日本专心做电子产品就好了,为什么要和美国竞争做汽车?
2、要动态地、加入时间地、加入想象地讨论比较优势
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比较优势,未来印度、中国有可能把创新做好。
3、政府要不要推行产业政策
- 政府应该什么都不做:香港前财政司郭伯伟
- 政府应该在产业政策中起主导作用
- 政府与市场要更好地结合
三、任何国家不可能永远处于贸易失衡状态
周一问题:
会不会存在一些生产能力比较强的国家,他们对外出口的数量,总是大于进口数量?同样,会不会也存在一些生产能力比较弱的国家,他们出口的数量总是少于进口数量?这种情况值得担心吗?为什么?
-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只替别人干活,自己从不消费。反之亦然。所谓的“失衡”,这是单边的、某个时期的,本身说明不了问题,要掌握具体情况,才能判断。
- 中国人买了很多外国东西和服务,是名牌包、游轮、矿山还是留学?要具体分析。
四、贸易自由不需要对等
周二问题:
很多人说:自由贸易虽好,但贸易必须对等。如果一个国家不对另外一个国家开放,那么另外那个国家也不该对这个国家开放。贸易自由必须以贸易对等为前提。
- 开放贸易的一方,进口的是对方具有比较优势产品,使本国资源可以用在自己有比较优势的地方。两个国家的单边不对等,放到全世界范围,总体上是平衡的。
- 英国工业革命后,实行的就是单边贸易自由,不但没吃亏,反而一跃成为世界霸主。
五、加入世贸让中国变得更强大
周三问题:
一个国家在它还不够强大时就打开国门,本国的很多行业受到外国竞争者的冲击, 可能导致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等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等到国力增强后再打开国门呢?
一个国家即使在任何方面都不具备绝对优势,它也一定具有比较优势,因为比较优势是自己跟自己比出来的。
- 国力强大再打开大门,就好比成绩优秀了再好好学习一样。
- 开放国门,确实会使一些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但与其撑起一家本来就不该存在的工厂,生产那些本来就不该生产的东西,还不如把这些钱直接用来帮他们转型,寻找新的岗位。
六、打工是发展的开始,生活只会越来越好
周四问题:
有人认为:如果中国人只是靠低工资跟外国人竞争,自己的收入不足以投资孩子的教育,那么中国人将来永远只能给世界打工。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
薛涌:《中国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
中国应该牺牲一点GDP,用在医疗、教育上,满足百姓需求,让他们教育好下一代,民工的孩子才不会永远打工。
薛兆丰:
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今天不像昨天,明天又怎么会像今天呢?世界是发展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周五辩论
韩剧里,男女主角衣食住行都是韩国货,我们来讨论一下,贸易保护是否可行。
正方:
贸易保护有积极一面,能帮助本国产业发展,只要大家保持一致的偏好,就能抵御外来商品的诱惑,是可行的。
反方:
这是以牺牲消费者需求为代价,如果没有强大的行政力量做后盾,它肯定持续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