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会害怕尚未发生的事

筹备许久的大活动,下周就要正式展开。虽然各方面都已准备妥当,但内心还是很不安,老担心会有什么突发情况。有人说我有点完美主义,我反而觉得是他们心太寬。其实我内心也认为尽力就好,就是没法说服自己。這兩天都失眠,唉……我是怎么了?

脑神经科学对心理研究的伟大贡献之一,就是发现心理活动与大脑区域激活之间的关系。

举例来说,看A片让人兴奋,即使观者并非从事性行为,但因为大脑性快感的区域得到激活,脑内啡分泌所得到的刺激,最终和性快感的刺激得到某种类似效果。

恐惧也是同样的一件事,即使我们无法确知恐惧的来源,当我们在脑海中想着「可能发生」的恐惧场景,与实际遭遇恐怖场景,在对我们大脑的影响上能产生类似的效果。

这或许就能说明我们为什么会对尚未发生的事情感到恐惧,实则「发生与否」并不是重点,而是为什么我们有时我们会为恐惧所困,即使我们告诉自己「那不是真的」。

说明完恐惧的现在,那么恐惧背后更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德国心理学家弗里兹‧李曼(Fritz Riemann)在《直面内心的恐惧》中,认为人的恐惧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1.害怕失去自我

2.害怕与依赖的对象分离

3.害怕改变

4.害怕理想无法实现

我举个例子,你今天把一个要给亲人,抱怨工作的信息,不小心传到同事群里。尽管你很快删除,但你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经看见,甚至备份。

这个时候你会很害怕,你本来维持多时的良好形象,很可能因为这次事件打破。

这个形象尽管不是最原始的你,但至少是你在工作岗位能够自在的样子。

本来仰赖的长官,可能因此不再和你往来。还得面对完全同事完全不同的嘴脸。被信任的基础,崩塌之后,你不知该何去何从?

在人际关系之外,更大的困扰在于自我怀疑,怀疑自己一时不甚,可能让多年经营的生活,突然倒退回到原点。

看过电影《甜心先生》的读者,对上述这段情结肯定不陌生。

按照李曼的说法,人一生都在维持四者之间的平衡,自我与他人、理想与现实。

然而,恐惧并非应当极力避免的心理现象。

相反地,恐惧是我们认清自我,重新定位人生的好机会。

《甜心先生》男主杰瑞,大半夜脑抽发了份备忘录给同事,导致丢工作。他离开公司,迎向恐惧,得到整理人生、拥抱真爱。

恐惧经常指出我们的软肋,直指我们极力逃避,故意充耳不闻的心理阴影。如果不加处理,很可能我们会为了避免恐惧,活成一棵歪七扭八的树。

正如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韦格纳(Daniel Wagner)的发现,越是讨厌同性恋的男人,观看同性恋A片,勃起反应和他讨厌同性恋的程度成正比。这说明恐惧背后,往往藏著一个真相,只是自己无法接纳这个真相,进而将排斥的部份自我化为外在恐惧。

咨询中,我发现来谈者害怕的事件早已发生,或者不经意的期待它发生,等待它发生。因为当恐惧真的来袭,事件尘埃落定,反而不再有恐惧的理由。

不存在未知的恐惧,只有潜藏在意识底下的逃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时间】2017年4月~~2017年6月30日 【目标】(1)业绩达至USD5000,额外流动资金人民币3万可以去...
    未来金刚研究院阅读 780评论 0 2
  • 今天阅读的内容是第三章,主要讲的是如何与时间做朋友,简单来说就是使用记录的方式来增加对时间的感知力。自己跟随者个人...
    digman阅读 1,085评论 0 0
  • 1. “狗狗,过来吧,不要怕。” 天空黑云如墨,暴雨如注,浑身湿淋淋,饥寒交迫的它,看着眼前的小女孩,胆怯地朝前迈...
    苏小克阅读 4,095评论 0 0
  • Fibonacci查找跟二分查找一样都是使用分治思想,其实都是每次查找的时候都是分两部分查找,二分查找使用的方式是...
    邝健强阅读 3,097评论 0 0
  • 美国交响乐团赫赫有名的“五大”之一,费城交响乐团最近申请了破产保护,很多人在哀叹这次经济危机对文化产业或者比较依赖...
    隔壁老湿阅读 1,95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