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默尔索是不是真正的勇士,这个有待讨论的,因为不是直面生死的都能称之为勇士。人生观扭曲死刑犯也有至死不悔的,但默尔索所不是。默尔索被判极刑后是有有一次上诉机会的,而他在准备上诉之前的那段心理活动,精彩绝伦。
一个人对他所不了解的东西,总是有一些夸张失实的想法,默尔索说,其实一切都很简单,一个人被处死,无声无息,但准确无误,快捷了当。但人不可避免的是明知要死,而又不确定的什么时候,每一分的煎熬的恐惧,比死亡本身更可怕。就是这段时间,他想清楚了,既然都要死,怎么去死,什么时间去死,就无关紧要了。
所以默尔索放弃了上诉。默尔索参透了这个生死必然的道理,也平静接受了将要死的事实,他拒绝接受指导神父,皈依上帝。神父气的发抖,在他看来,人类的正义算不了什么,上帝的正义才是。
默尔索却说,正是前者判了我死刑。人类的正义判了一个防卫过当的人死刑,更是因为他在妈妈的葬礼上没有哭。
也是在这一刻,默尔索不再是一个局外人,他与神父争辩:我好像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但我对自己很有把握,对我的生命,对我即将要来的死亡,都有把握。默尔索不信奉那些虚无荒诞的,所以他是真实的,他对生死和生活都是真实的,因为他的真实,他第一次为自己申诉了一次,只是这个信仰上帝的人,对虚无缥缈的更比生命本身在意的人,是没办法理解的,就像审判席上,所有人的不理解一样,对他来说那些重要的或不重要的也不会改变,他们选择荒诞,而默尔索选择真实,也只是彼此的选择不一样,在他这里,这些人也应该是被判了死刑的,因为有朝一日,都会被判死刑的,因为这个世界只有幸运者。
为了不迎合任何人的要求和活法,默尔索与这个世界的真实和解,即使人们在他被处决的那天,向他发出仇恨的叫喊声,也欢迎他们来看热闹。
这就是局外人,默尔索自始至终选择了真实。
整个事件,就是把一桩简单的意外杀人,经过重重审判和证据累积,判成了蓄意谋杀,甚至反社会的人格的终审结果,凶手被处以极刑,罪犯连为自己说话的机会都被剥夺了,而每个人都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帮凶,神父还要多次劝导,让他忏悔和皈依上帝。
深刻的文学作品,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提出问题,让我们深思,叩问人性和良知。
从《局外人》里,获得的人生启示:不要随意根据人的表现,进行评价,得出结论,这是一个怎样的人。要学会接受每个人的不同,而不是给人归类,对待人要就事论事,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学会像一个局外人一样审视人或者事,才能获得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