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要“自找苦吃”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们“进村读研、自找苦吃”的精神深深触动了广大青年群体。基层是青年人健康成长的沃土,只有牢牢扎根基层,厚植为民情怀,才能锻造出干事创业的“铁肩膀”。

以吃苦为乐,扎牢“信念”之根。基层事务纷繁复杂,对于初出茅庐的青年人来说,如若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往往会在思想上“载跟头”,无论是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用汗水和赤诚践行驻村诺言的第一书记,还是在边防一线为保卫祖国奉献青春的95后、00后……无数青年不怕苦、不畏难,努力克服意志消沉、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等理想信念“滑坡”的不良倾向,自觉扎牢“信念”之根,在“自找苦吃”中经风雨、见世面,在热火朝天的社会实践中努力书写青春芳华,展现出刚健有为、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

以基层为家,扎紧“实干”之根。年轻人扎根基层,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用钉钉子精神做好本职工作,为群众多做实事、做好事。科技小院的学生们“自找苦吃”、进村“读研”,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无数的“甜”,也在摸爬滚打中练就了“十八般武艺”:从一开始讲展板就紧张得腿肚子发抖,到下面坐着一群人也能侃侃而谈;从只会理论知识不会种地,到能够独立管护30亩油菜花田……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对于青年而言,多经历“风吹浪打”、多捧“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才能真正长本事、长才干。

以人民为师,扎深“服务”之根。群众是最好的老师,青年人要做到心中始终装着人民,拜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求教,要不断强化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带着真心实意投入基层工作,带着真情实感与群众沟通交流。当代“愚公”毛相林带领乡亲用最原始的方式,历时7年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8公里“绝壁天路”,历时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用43年的坚守开辟了下庄村的新天地、致富路,向全村百姓交出了一份赤诚答卷。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的青春更值得回忆。在最能吃苦的年纪不忘“自找苦吃”,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锤炼担当作为的过硬本领,广大青年定能舒展青春最美的模样,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跑出最好成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