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晓芳
“精神是彩色的……”那个学生的发言我一辈子都忘不了,那天我们正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八组第28课《彩色的非洲》,那是一节平时的略读课。那时是我刚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教五年级,虽然年轻,但我的心里总会迸出一些小点子,希望以此来激活我的课堂教学,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思考。
记得那天课上,课前我突发奇想,以“彩色的校园”为题,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请学生畅所欲言。其实到了五六年级,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并不那么理想。但出乎意料的是,一双双小手举得高高的,争着抢着想要发言,学生的表达欲望仿佛瞬间被激发了。有学生说笔是彩色的,有学生说书包是彩色的,有学生说操场是彩色的,还有学生说花草是彩色的……学生发言后,我让他们把自己所说的关键词板书到黑板上。看着学生们冒出那么多想法,黑板上迅速写满了一行,我按了暂停键,小结道:“我们发现了校园的物是彩色的” ,顺势在黑板上板书了“物”。
接着,学生的话匣子并没有关闭,还在继续着。我鼓励学生说出不一样的想法,突然班里活泼好动的“开心果”特别醒目,他把手举得高高的,仿佛就要从凳子上蹦起来,令人觉得他非说不可。于是我点名让他发言。我话音刚落,他蹦到讲台前来了,他的发言如同他的动作一样惊人!他说:“老师是彩色的。”我一惊!随即他指着我说,老师的头发是黑色的,眼镜是红色的,裙子是蓝色的,鞋子是天蓝色的……从头说到脚,我心里暗暗叹服。他一发言完,我大力表扬了他,夸他真善于发现身边人的特点!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些学生思维敏捷,也有发现:有人说学生是彩色的,有人说保洁阿姨是彩色的,还有人说保安叔叔是彩色的……黑板的第二行又写满了,我又暂停下来小结道:“真好,我们发现了校园里的人也是彩色的!”,并板书了“人”。至此,“头脑风暴”似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眼看可以收尾了。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准备开始新课学习。可是,还有一个学生甲的手迟迟没有放下来,一直高高举起,那眼光直直地望着我,好像笃定他有不一样的想法。加之平时这个学生经常有语出惊人的独特想法,我心软了,决定就算时间紧张也要给他表达的机会。他站起来,认真地说:“我觉得精神也是彩色的。”他的发言特别简短,其他学生第一反应是出奇安静,只有一个小声音脱口而出“你有精神病吧”…… 我先是一愣,紧张的我头脑一片空白,一时想不到如何具体说明“精神是彩色的”。但是我被这个学生独特的想法震惊了,第一反应是马上称赞学生甲的想法非常独特,想得更深入了!当时年轻的我不得不承认我的课堂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但我还是想到了常用的一招是带着问题去学习新课,一方面争取更多的时间思考,另一方面预感着这个问题在学习新课中会得到某种解答。接着,我请学生甲把“精神”一词板书到黑板上。最后我简要总结学生的发言:校园的物、人及其精神都是彩色的。其实这次“头脑风暴”,学生的思考已经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
新课仍在继续,但我的心一直系着“精神是彩色的”那个问题。在新课学习中,我提出了一个中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非洲是彩色的?经过课前的预习和“头脑风暴”的热身,很多学生快速从文中找到了答案:有人说非洲的天空是彩色的,有人说非洲的鲜花是彩色的,有人说非洲的植物是彩色的,还有人说非洲的动物是彩色的,还有人说非洲的日常生活是彩色的,还有人说非洲的艺术是彩色的……其中有一个学生乙的发言一鸣惊人,他站起来振振有词:“文中说非洲的艺术是彩色的,还说非洲人有彩色的绘画、工艺品、音乐、舞蹈,所以我觉得可以推想出非洲人的心灵肯定也是彩色的……”太了不起的发现和思考了!我突然联想到课前学生甲所说的“精神是彩色的”,茅塞顿开,终于找到解答了,两个学生的想法如此互相辉映,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当时我大大赞赏了学生乙真会思考,有了不起的发现,并说学生甲和乙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原来我们的精神或心灵可以是彩色的!
最后,我总结道:“孩子们,我们终于可以理解精神、心灵是彩色的了!正是因为非洲人的心灵是彩色的,同理我们人类的精神也是彩色的,所以我们创造了彩色的艺术,彩色的文化!最后,我还要说,孩子们,你们的思考也是彩色的,人的思想也是彩色的!”整个教室格外安静,而我的声音格外响亮。
这节课后,著名爱尔兰诗人叶芝的一句话印现眼前: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是我在读研究生时,偶然路过我们教育科学学院的楼梯口,抬头看到墙壁上有这样一句话,令我眼前一亮,铭记于心……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精神是彩色的”这句话仍会在我心里,也将勉励我在教学中努力点燃学生心中的火,激起更多学生 “彩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