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这东西,
犹如白衬衣上的污痕,
一旦染上便永远洗不掉,
无可挽回。
——村上春树
你每天强迫自己起床,然后简单洗漱就出了门。经过熟悉的包子铺,你有时会停下来买两个垫肚子,有时干脆就不买,因为,公交马上就要来了,错过这一班,你将有迟到的风险。
公交车还是一如既往的拥挤,你早已习惯了站着去上班的感觉。摇摇晃晃的公交车像极了你那风雨飘摇的人生,你曾在心底无数次地问自己,为何自己那么平庸?
你觉得自己还不够努力,可当你看到车窗外疾驰而过的外卖小哥时,你明白,并不是努不努力的问题。也许,有些人,注定只能平庸得过一生!!!
许多穷人家的孩子,从小就给灌输了勤劳、善良的美德。他们缺乏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周围接触的也基本是普遍认知不高的人。在他们的脑海中,总觉得勤劳能致富。就算一些人能考上好大学,也会给那高昂的学费吓的望而止步。
于是他们早早就出来社会工作,想靠自己的双手拼出一个未来。当他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时,兴奋了好几天。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好像并不那么让人待见。每当他加班多做点的时候,其他同事都会投来异样的眼光;每当自己想提出什么意见的时候,总会有老同事跳出来说:“你不能这样,你这样会损害其他人的利益的。”
在其他人眼中,他永远都是个麻烦制造者,不懂为人处世。后来,他慢慢也学会了其他人的圆滑,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在平庸中度过了十个春秋。
再后来,公司把他给裁了,出来社会,发现现在的自己除了年龄的增长外,依旧无其他特长。
他本想去学门技术,但最终还是放弃,毕竟学技术需要的时间太长,也太贵。此刻的他就如同雨果在《悲惨世界》说的那样:“当一个人饥饿时,整个世界都会消失,只剩下一块面包。”
为了解燃眉之急,他送起了外卖,他比上班的时候起的更早,回的更晚。他每天严格地计算着送餐时间。却发现,自己怎么算,也还是算不过平台。那抽成的鞭子,比旧社会地主家的还要毒辣三分。
可他还是丝毫不敢懈怠,依旧早出晚归。直到有一次,他因为出餐问题,急的跟商家吵了起来,接着便是超时配送。顾客二话不说就给了他差评,他哭着向平台反馈,等到的回复却是:“没办法,规则就是这样。”
后来,他干脆去餐厅端起了盘子,累是累了点,起码不用风吹日晒了。他每日游走在厨房与餐桌之间,偶尔闲时,就缩在柜台后打盹。茴香豆的四种写法早忘干净,倒是把100多种菜品背得烂熟。店主在餐厅跟厨房都装了监控,他原以为是防止顾客惹事,同事却说,那是老板怕他们偷餐才装的。
那监控,比地主家监工的眼神还要锐利!这让他想起之前看过的德国作家汉娜·阿伦特的一句话:“极端贫困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剥夺了一个人作为‘人’的可能性。”
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他就这样度过了大半生。恍恍惚惚中他才明白,勤劳并不能致富,平庸就像是一道引力,无情地把他固定在原地。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这样一段话:“工人生产得越多,他能够消费的越少;他创造的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价值。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却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智慧,却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
这段话就像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悖论:当人们通过劳动不断创造财富时,自身却陷入牛马般的困境。越是勤勤恳恳,就越被利用为资本增值的工具,最终失去作为人的主体价值。
这个社会的各种现象都让我们不自觉地成为“牛马”,《哪吒》之所以那么火,有一部分原因是其中的台词太能让我们这些“牛马”为之热血了:“我命由我不由天”“若命运不公,我便与它斗到底”。
最后,人生就算再艰难,我们还是不免要安慰自己。诚如西西弗斯那样的遭遇,他最终还是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加缪写道:“登上顶峰的斗争本身足以充实人的心灵。”
或许真正的成功不在于摆脱平庸,而是意识到:那些被定义为平庸的日常,同样蕴藏着对抗荒诞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