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客体与知识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吵了上千年。到底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对发霉变质的食物进化出“臭”的嗅觉,通过这种让人恶心的嗅觉,人类可以在医学和细菌学知识匮乏的年代,本能地回避这类致命的食物。

那么,到底是变质的食物本身具有“臭”这个物理属性,还是人类主观赋予了它“臭”?

自然界很有意思,香到极致的东西其实是臭的,臭的东西稀释上千倍后变成香的。一种叫吲哚的化学成本具有强烈的粪臭味,高度稀释的吲哚溶液有香味。天然花油,如茉莉花、苦橙花、水仙花、香罗兰等含有低浓度吲哚同系物及衍生物。

以人的嗅觉器官来闻,屎是臭的,要避而远之;但以狗的嗅觉器官来闻,屎却是香的,要喜闻乐见,这种气味意味着它非常喜欢的食物。

“臭”,说到底,本身并不是一个客观存在,它只是人类创造的抽象概念,是人类对某一个客体的描述,是人类对客体的主观表征。

真正的客观存在是屎散发出来的气味本身,它才是客体。主体不同,对这个客体产生的表征就不同,有的主体认为它香,有的主体认为它臭。

这个世界,只要有人,就既有客观物质,也离不开人的主观感受,主体与客体时时刻刻互动。客体对主体进行投射,主体再对客体进行主观认识,知识就是这种主观认识的产物。

举个简单的例子:古代交通不便,出行车马劳顿,秀才进京赶考没三五个月到不了,所以有了“赶考”一说。古代疆土对秀才的投射产生的认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古人临别无不伤感落泪,此去经年,再见会是何时!

而今,高铁飞机轮船大大缩短了人们的交通时间,天南海北半天可达,我们不再觉得路途遥远。

面对同样的物理距离,古人和今人有了不同的心理感知,这种心理感受也可以视为广义的知识。

人与动物的不同在于,动物只能被动地接受客体的投射,而人可以在接受客体的投射后,再反作用于客体。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动物遵循“刺激——反应”的行为模式,而人类可以在接受刺激后,进行经验和知识调取,做出选择,然后采取合适的反应。这一区别的原因在于人类有知识体系。

人类的知识体系来自哪里?

从源头上说,人类自从站到客体的对立面,就开启了求知欲。在与客体的互动中,产生了“臭“的概念,得出“变质发臭的食物有毒”的经验,进而把这一经验写进了人类的知识命题。

人类的语言,文字,经验,概念,命题,知识,一切都来源于人作为主体与客体的互动。

客体变幻多端,主体应接不暇,人类唯有储备知识,才能在客体面前建立心理优势,减少不确定性,获得更好的生存机会。

可是,现在的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为何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依然在变化的世界面前束手无策?

那是因为我们的知识体系只是关于“是什么”,“怎么做”,它们来源于主体与客体的表层互动,缺乏研究客体深层次的“为什么”知识。

我们自以为学了很多知识,于是只是以知识和这个世界产生联系。做企业管理的人,只是用一套套管理术语和概念去吓唬人,而不去基层亲眼看看企业的运营情况。

要知道,我们与客体的互动才是产生知识的源头祸水,实践才能出真知。

把知识用于自娱自乐无可厚非,但终究不是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在老T对上次备忘录分析中的几个点总结: 1、在交代案例时,先陈述,再分析 2、咨询师评估个案的情况是基因和遗传...
    团的花园阅读 5,618评论 0 0
  • 客体的使用(The Use of Object)温尼科特著 赵丞智翻译 2011-10-06 19:47阅读:42...
    团的花园阅读 4,760评论 0 0
  • 2017/9/7 奇迹感恩日记 奇迹 1. 今天我非常高兴。早上洗脸突然觉得自己的脸从未有过的光滑细腻,手感特别好...
    木易江鳥阅读 1,761评论 0 0
  • Go语言基本数据结构包含: 字符串,整数,浮点数和布尔值。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参考https://gobyex...
    louyang阅读 1,03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