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怀孕34周+的妈妈,即将面临生产和孩子的养育问题。当初选择从事教育行业,更多的是出于一种补偿心理,自认为具有不错的天赋,却在不当的养育中形成不少的心理固着,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需要耗费巨大的心理能量进行调整,从而导致并没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很好地进行自我发展,我希望通过学习能让更多的孩子少走弯路,让他们能够有个温暖的童年,这里面,当然也包括了自己的孩子。《儿童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课程的学习,有很多实用性很强的儿童行为养成及情绪管理的方法,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些方法的高效应用,我认为必须以儿童良好的自我意识为前提。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课程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做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守护者和领航人。
一、正确的自我认识是高效自我管理的前提
所有高效的行动必须建立在正确的认识之上,对于管理更是如此。高效的自我管理必须以正确的自我认识为前提,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诚然,大学毕业之前,为了维持自己“善良”“聪明”“强大”的好形象,我自己身上有很多现在回想起来连自己都觉得很莫名的行为。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回下雨,我淋着雨跑回家,把家里所有的雨具都拿出来,在电闪雷鸣中,一件一件送给认识的人,然后自己还随意附上一句“我刚好有多一把伞”,最后自己淋了一身,那时候我对于自己的行为很是嘚瑟,觉得自己比别人更会为他人着想;甚至到了大学还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阴雨天气,我只有一把伞,我把伞给了别人,别人跟我说“我拿了你的伞,那你怎么办?”我很随意地说“我还有一把。”实际上我是没有伞的,我把伞给了别人,这就意味着我自己要重新再买一把······初中那会,我会有种奇怪的想法,我觉得如果我很努力去学习,那就意味着在别人眼中我不聪明了,所以,我会故意不去认真听课,周末的作业拖到最后才写,所以我的课业并不扎实。可是,实际上我是非常在乎成绩的,正因此,每次考试前我都十分紧张,考前焦虑、失眠的情况十分严重······还有更严重的问题,我很怕失败。小学二年级有一次考了92.5分,我竟然不敢拿给爸爸签字。后来想了一个办法,把卷子折到看不到分数再让爸爸签字,后来被爸爸发现了真相,把我批评了一通,欺骗是比考不好更严重的事情;接着,期末考试考了班上第六名,我竟然不敢回家,拿着成绩单在别人家待到肚子饿得不行了才回去······初中开始,我便在学校住宿,实际上在学校我有很多无法适应的情况,每周都定期去找心理老师沟通,但是回到家我就是逼着自己装成开心果,想方设法地让有我的地方就有欢笑,我很怕别人看到我的脆弱,而实际上,那时候的我脆弱无比······说“不”对于我来说,非常的困难,因此我经常会答应那些超出我能力范围的事情,然后不断地进行“自我压迫”去完成这件答应别人的事情······在成长过程中,此类的事情多不胜数。 大学开始,我越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通过不断地学习、调整、专业的咨询,我开始漫长的“寻找自我”的过程,生活也才逐渐步入了正轨。回想起来,我经常笑话自己,学龄前的事情,硬是放到了大学时候才慢慢学会,不仅耗费了时间,而且“成绩”并不优秀。
二、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从“知情意”三方面守护儿童自我意识发展
培养孩子正确的自我意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总的来说,我们需要在孩子出生之后着力于构建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并从“知情意”三方面去着手,让孩子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充分地接纳自己的情绪体验,逐渐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
(一)建立安全型的依恋关系
孩子与主要抚养人之间形成的依恋关系,影响着他们的情绪、社会性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并伴随着他们成长的而全过程。孩子与养育者之间的依恋关系越接近安全型,他们越容易与他人形成良好的关系。安全型依恋儿童不仅形成了对其养育者的信任,也相信自己有能力获得想要的东西,会获得足够的自信去积极主动地探索世界,从而引发孩子的自觉服从意识和行为。
(二)知: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进行恰当的自我评价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告诉孩子,“Ta就是Ta”,Ta是独特的:包括Ta的外在和内在,Ta有优点也有缺点。同时,多与孩子分享家族的故事和Ta的故事,来强化孩子的身份认同,提升孩子的归属感和自我统一性。 同时,我们需要在陪伴孩子制定目标和执行过程中调整Ta的自我意识。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比较轻易地看出孩子对自己能力的认知是偏高或者过低,这个时候不要干扰,而是和Ta一起分析、思考,让Ta更准确地认识自己的能力。通过调整,孩子能更好地做出自己能够达成的目标和计划,成功的体验也会自然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此外,我们还需要通过自己的榜样作用,鼓励孩子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作为父母,我们对自己的某些事情进行反省,我们的示范能够让孩子知道,原来人人都需要自省,而且我们自省的方式也可以给孩子提供解决问题的借鉴。具体的方式可以睡前回顾并进行一日活动反思:鼓励孩子谈谈自己的想法,了解孩子如何看待自己和自己所做的事情,反省做得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思考改进的方法。
(三)情:帮助孩子认识并接纳自己的情绪感受
情绪能力,既影响社会能力的发展,又是衡量自控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情绪认知和表达能力是情绪调节的前提。我们作为父母,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教孩子学会认识并接纳自己的情绪感受。 1、和孩子交流Ta最喜欢的、最烦恼的、最讨厌的和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有哪些; 2、和孩子一起谈论所看的书籍、电影,或一起遇到的事情、看到的风景或者玩假装游戏等,让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并且帮助孩子总结和归纳Ta的感受,让Ta更好地来了解自己; 3、告诉孩子一些关于感受的身体反应,比如人害羞时,脸会变红;人愤怒时,人会咬牙切齿;人高兴时,会手舞足蹈; 4、通过绘本、视频、照片等可视化材料,告诉孩子或者和孩子一起讨论别人经历的不同感受。 此外,作为父母,最重要的事情是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可以接纳Ta的情绪,不去否定,并且引导孩子跟孩子倾诉和表达,并且交给Ta表达情绪的步骤细节。
(四)意:做教练型父母,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
美国作家劳拉·马卡姆博士在《父母平和,孩子快乐》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我们将自己视为孩子的教练,我们知道我们能对他们施加影响。于是,我们会非常努力地保持自尊和亲子互动,孩子也会主动地效仿我们的行为。正如体育教练帮助孩子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技能一样,指导型的父母也会帮助孩子强化思想和情感的肌肉以及生活技能,让他们更好地自我控制,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
1、情感指导,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
(1)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情绪环境;(2)在教育孩子之前,先厘清自己;(3)通过移情,接纳孩子的情绪;(3)允许孩子恰当表达情绪,不要打断和干涉孩子的情绪表达;(4)和孩子一起探寻情绪背后的原因;(5)让孩子理解Ta自己的感受;(6)合理满足孩子的需求;(7)通过游戏处理情感问题,引导孩子正确表达情绪。
2、行为引导,让孩子学会行为控制
以多引导少控制为原则,激发孩子主动追求正确、得当的行为,作为父母则为孩子提供支持,孩子以父母为榜样,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充满力量,逐渐培养其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
(1)充满关爱地进行指导;
(2)充满同情地设定限制。首先要培养和孩子之间强有力的支持关系,让Ta知道你在支持Ta;设定限制时,与孩子沟通交流,要表情镇定、和善,同时要承认Ta的观点;通过提供选择,消除孩子被“强迫”的感觉;征得孩子的同意,让Ta承认是“自己”的限制;愉快贯彻,保持心情快乐;持续交流,表达理解;限制孩子讨价还价;如果孩子又哭又闹,耐心倾听Ta的感受;对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或感受作出回应。
(3)利用正强化、负强化、间歇强化等技术润物细无声地改善孩子的行为。
三、科学养育,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尊重生理基础和自然规律
作为新生代家长,我们要主动学习,尽可能保证学习到的是比较全面的儿童养育知识,尊重儿童发展的生理基础及自然规律,既避免揠苗助长,也不至于错过孩子的成长关键期。 人的脑组织包括皮层和边缘系统,皮层的前额叶可能是人类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有执行控制的功能。3岁前,大脑自我控制系统的自控力中枢必须完成构建。也因此,我们必须把握好这个关键时期,3岁前,开始对孩子进行自控力的基本训练,让孩子学会放弃,学会忍耐和等待。 同时,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自我管理能力是一项非常消耗身体能力的活动,自控力从早晨到晚上会逐渐减弱,同时过度的自我控制也会导致失控;睡眠不足会影响大脑的发育;大脑很多部位的发育可以跟身体的锻炼有关。因此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一)劳逸结合;
(二)每次只完成一个任务;
(三)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吃”出自控力;
(四)保证充分的睡眠,“睡”出自控力;
(五)坚持锻炼,“炼”出自控力。
作为一个新手妈妈,愿我能与众多家长一道,和自己的宝贝孩子一道,智慧和身量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