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童年(4)

      80后90后的童年时代,尤其是农村孩子的童年,除了物质生活不怎么丰富之外,其他的我觉得比现在的孩子要幸福很多。

    首先,我们都有兄弟姐妹,一家至少有两个孩子,多的都能有三个四个五个的。虽然吃的不怎样,穿的不是新衣服。可有兄弟姐妹的感觉,却是多少东西都换不过来的。我们一起吃一起住一起玩儿,一起去上学,在学校里受了欺负,还有人帮我们出气。

    长大后,有兄弟姐妹的感觉就更好了。记得上大学时,宿舍一个新疆姑娘,她特别羡慕我们有兄弟姐妹的人,她说她从小就是一个人玩儿,从来不知道家里还有另外一个孩子是什么感觉。每当我们谈及自己的弟弟时,一肚子的话要说,一箩筐点要吐槽。这个姑娘就丝毫没有共同话题。

    小时候,我们的学习任务都不怎么重,家长也不像现在的家长一样把学习看的比天都大。那时候,爸爸妈妈们忙于生计,小孩子们能安安全全,顺顺利利地长大就可以,至于学习,顺其自然就可以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反而能迸发出我们努力学习,通过上学改变人生的动力。

    我记得小时候,大伯家总是欺负我们,一直认为我家三个孩子,只有我爸一个人的地,我爸也没有什么能挣钱的手艺,怎么看都不像是能把日子过出希望的一家人。

    于是乎,几个伯伯家不仅不帮助我们家,反而总是为难我们。我清楚的记得四伯母的弟弟拿着锄头跑到我家打我爸爸妈妈时,我搂着弟弟哭,并且咬牙切齿的告诉他: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混出出息来,让他们都后悔欺负我们。

    后来,我和大弟弟都上大学,走出农门,算是成了国家的人,领着国家的工资,旱涝保丰收。大弟弟甚至读到研究生毕业,媳妇也是研究生,成了爸妈最骄傲的儿子。小弟弟虽然没有上大学,也勤勤恳恳本本分分,好好生活,让爸妈很放心。

    在农村,还有一个很有特色的活动。就是夏天傍晚时分,一个村的孩子,都会聚集在一个大大的打麦场里,分批成堆的玩着各种各样的游戏,跳房子,跳皮筋,捉迷藏,斗鸡,玩沙包,老鹰捉小鸡。

    玩到天黑看不见人的时候,就会听到村子里传来的爸爸妈妈们喊自己家的孩子回家吃饭,喊声此起彼伏,高低错落,孩子们听到爸妈的喊声,有的忙着答应,有的还没玩尽兴,腾不开嘴应声,不一会儿就会被循声赶来的爹妈揪着耳朵揪回家。

    打麦场里,由最初的嘈杂嬉闹,渐渐的安静下来,村子里亮起了一盏盏灯光,一张张饭桌前,围满了大人孩子,一家家的晚餐开始了。

    有的爸爸边吃饭边问孩子白天的表现,有的孩子因为老妈三番五次管教无效,开始移交到爸爸那里处理,大多数的爸爸都是简单询问,就开启了暴揍模式,这个时候,挨打的在哭,没挨打的的也被吓哭,告状的妈妈也因为孩子被打,心疼的去拦爸爸,一般都是拦不住的,于是妈妈也开始心疼的抹眼泪,一边后悔告状,一边心想这死孩子又能老实几天,一边在想这次又被打的不轻,当妈的难受啊!

    别问我为什么对这个这么门儿清,因为大弟弟每隔十几天,就会被爸爸揍一顿。他脑子聪明,却非常捣蛋,一般来说,我妈骂过几次之后,打过几次之后,感觉效果不好,就开始跟爸爸说。一般爸爸都是白天出去干活,晚上回来吃饭。一般打孩子都是晚饭时或者晚饭后的活动。

    长大后,大弟弟回忆道:每当我要挨一次狠的之前,我都是有预感的,吃饭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不说话,安静的空气中,有种让人压抑的气氛。他觉得他可能要挨打了,果不其然,爸爸的爆发都是突然的,直接揍,一点废话都没有。

    有一次我妈还在开玩笑,说大弟弟有次挨完打之后,恨恨的看着爸爸,说:叫你打我,等我长大了,你等着!!谁承想,我和小弟弟加到一起挨的打,都没有大弟弟一个人挨得多,结果,他是我们三个中间最有出息的,我爸说,谁挨打挨得多,谁就能考上好大学,你看,准吧!哈哈哈哈哈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