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本书”专题系列连载的第 7 篇文章&“多元思维模型”专题系列连载的第 6 篇文章
大家好,这里是#每天一本书#专题系列&#多元思维模型#专题系列,每天坚持进步一点点!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第3选择: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
本书作者,史蒂芬·柯维,享誉世界的著名管理学大师,被《时代周刊》列为美国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25人之一。
他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销量过亿册。而这本书是作者在近80岁时写的,是他写的最后一本书,也是他认为最好的一本。
本书中提出了一种被称为「第3选择」的思维方式,简单说,就是在面对两难选择时,既不是听你的,也不是听我的,而是双方通过合作协同来寻找出全新的第3选择,以达到共赢的目的。
「第3选择」的核心思想,其实就是来自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第6个习惯——统合综效,即创造性合作原则。作者认为这条原则非常重要和具有启发性,因此觉得有必要把它单独拎出来写成一本书,这也就是本书的由来了。
了解如何有效地运用第3选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很多问题。
01 为什么要具备第3选择思维?
在NLP技巧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选择是没有选择,两个选择是进退两难,三个选择才是选择的开始。
很多人会说:第3选择,不就是寻找并选择一个合作共赢的方法,这个道理我们都懂啊,而且也一直在贯彻,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虽然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作者发现,第3选择思维并没有真正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因此他才要写出一本几十万字的书来进行强调。
实际上,我们绝大多数的人在寻求合作共赢方面做得并不好,因为我们会依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立场去思考和行动,往往会造成局限性和主观偏见。
而要使自己摆脱狭隘的认知限制,倾听和接纳他人的意见,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因为它不仅涉及到个人思维方式的改变,而且涉及到对自我心理防御机制的打碎和重建,还涉及到双方是否愿意共同解决问题。
比如我自己、我的家人、我的家庭、我的孩子、我的公司等等,在我脑海中的形象都是不容对方否定和质疑的,否定我的观点或选择就是在攻击我,你攻击我,那我必须以牙还牙回击你,这其实是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因而导致了各种各样的冲突和对抗。例如自由派和保守派、丈夫和妻子、员工和上司、孩子和家长、买家和卖家等等,到处都充斥着这种二元对立的思想和现象,而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不欢而散。
02 如何转换成第3选择的思维?
作者提供了一套明确、科学的方法来引导我们有意识转换成第3选择的思维,由四个步骤构成,分别是:
●我看到自己:让自己永远拥有选择的权力以及要拥有一个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
●我看到你:把人视为人,不要敌视对方,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找到你:同理心倾听,让别人情绪缓和恢复正常状态,再邀请对方与你沟通
●我和你协同:邀请对方参与进来共同协作,不批评、不评论的头脑风暴才能孕育出创新的想法出来
03 怎样实现第3选择,创造协同合作?
创造协同合作的四个步骤,分别是:
●询问
确定对方是否有意愿想要共同达成更好的选择。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可以让对方减少防御并放弃判断,与你共同朝着一个未知的方向出发探索;。
比如,询问对方:你是否愿意和我一起寻找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吗?
●界定
强调把对方的标准和诉求都罗列出来,然后商量能够判断最好的方案的标准。这一步至关重要,有了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才能判断最后找到的选择是否能让双方满意。
比如,很多家庭矛盾的关键问题,就是没有客观的标准,妻子总觉得丈夫陪自己和孩子的时间不够,而丈夫却觉得自己已经花了很多时间来陪伴他们了。从某种程度来说,双方都是对的,只不过他们各自的标准不一样而已。因此他们可以协商界定,比如丈夫每周必须至少陪伴家人20小时,期间丈夫需要专心和家人充分沟通互动。有了这个客观标准,矛盾自然就会大大减少甚至化解。
●创造
所谓的创造,就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要相信面对难题永远有更好的选择。双方通过共同努力,去探索和创造一个可以达成界定标准的第3选择。
●达成
当真正的第3选择被创造出来时,协同各方将拥有激动且迎刃而上的心情,这时可以说是达成了协同。
第3选择思维,其实类似于中国儒家所倡导的“中庸之道”。所以它不仅是一种思维,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总结一下,第3选择,就是在面对两难选择时,以共赢为目的通过合作协同来寻找出更好的选择;作者提供四个步骤“我看到自己”、“我看到你”、“我找到你”以及“我和你协同”来转换成第3选择的思维;然后再通过“询问”、“界定”、“创造”以及“达成”这四个步骤来创造协同合作实现第3选择;第3选择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人生境界,有效地运用第3选择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很多问题。
—END—
陳小剑,自律者、晨型人、多元思维模型践行者、终身学习者
帮助提升个人认知水平和人生效率
微信公号:chenxiao-j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