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讲我自己三个阶段的事。
怀女儿时有一次孕检,医生说孩子的股骨有些短,我回家后立刻哭起来。老公个子比较矮,我也不高,我知道孩子的身高遗传占多数,但我也不想一开始就落下很多。婆婆看见我哭,有些匪夷所思,但她没说什么。我那时体重一直不涨,有贫血,一边补血一边努力吃,每次站体重计上就有些崩溃,直到孩子出生五斤四两,我都觉得自己对不起她。怀孕时我和妈妈的关系不好,大年夜还被妈妈说得痛哭流涕,所以一直担心孩子以后不容易开心会敏感。等女儿两个多月时,我给她用相机拍照,因为不太熟悉相机功能,用闪光灯咔擦了五六张,发现之后我又是自责又是大哭,一度担心她的眼睛会留下病症。以此种种,你大概知道我是个怎样的妈妈了吧,孩子的事比谁都重要。那时年轻,脾气不是很好,经常会对孩子发火,以为是为她好,过后想想全是自己的错,又开始内疚自责。我就是这样纠结地爱着自己的孩子,不断地责备着自己。
有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张德芬的书《遇见未知的自己》。至今我都觉得这是我生命历程的一个转折点,她在书中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渐渐地我发觉确实如此,我们对许多事情的关心与在意,最底层的都是为了自己。我这么在意我的孩子,当然是因为我爱她,但除去这一层,我是在通过她实现对自己不幸福童年的弥补,她长得健康漂亮聪明也会让我自己感到高兴,我通过生孩子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体验感,这些也都是真的。所以做父母并没有我们口中那么伟大。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发觉做自己是更好的选择。
首先,人这一生能改变的人除了自己没有别人,其他人只会受你的影响和熏陶。所以要孩子健康,自己就要锻炼;要孩子爱学习,自己就该放下手机每天阅读;要孩子乐观,自己就该豁达面对各种难题而不是哀声抱怨…恰好,我自己除了想做个好妈妈外,更想做一个不断进步的自己。这些年来,我最大的进步是脾气越来越柔和。是为了孩子而改变的吗?不全是,更因为我希望自己变得越来越好。其次,人如果照顾不好自己,一定也没法照顾好周围的人。这里的照顾并不单单指身体上行动上,更包括情绪上。一个每天郁闷,压抑,遇事烦躁,怨气冲天的人,他周围的空气都是稀薄的,怎么还有精力和能量去照顾孩子呢?即便照顾了,伴随的可能也是莫名其妙的发火。所以当我心情低落时,我选择退出孩子们的圈子,丢给孩子的爸爸,即便爸爸没能做得很好,也一定好过一个情绪抑郁的妈妈。
我们每个女人,首先是自己,然后才是别人的妈妈。这么做并不是让你置孩子于不顾,恰恰相反,自信满满能量满满的妈妈才能给孩子持续的源源不断的关爱与理解。做妈妈如果像苦行僧一般,莫不如不做。做妈妈是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部分,同时对另一个生命负责。所以每个女人都该想清楚一个问题,我自己足够好了吗?能量足够强大吗?可以把这部分能量给予孩子影响他们吗?我是发光发热的太阳照着孩子,还是阴霾的乌云罩着孩子?…十多年前,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就做了妈妈,我一直不完美,但我一直在努力成为太阳。做一个太阳一样的妈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