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时间管理,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很焦虑、迷茫。总觉得别人为什么有时间可以做那么多事,自己忙得团团转,却感觉什么也没做。
后来通过学习,慢慢有了一些改变,每天能有些成长、有些收获,但也时常焦虑,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想上的课、想看的书……怎么办?还是感觉时间不够用!
直到遇到华川课堂的第一节课《一天即一生》,这五个字让我思考了很久。如何过一天就是如何过一生,我把自己想做的事都列出来,排进了每一天,然后不断实践,调整。
到现在,终于不再盲目焦虑,每一天都很满足,总是在期待新的一天中进入梦乡。
我的一天(工作日)大概是这样:
5:30:起床。快速浏览待回信息,特别是学校通知。戴上耳机开始听书,上厕所,刷牙,戴隐形眼镜,换运动服,喝一杯温水(接水时,拉开窗帘,喂金鱼),把衣服放进洗衣机。
5:45:暂停听书,手机播放轻音乐,开始运动。运动时,认真感受自己的身体,唤醒每一个器官,每一处肌肉,注入身体能量,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
6:30:运动结束,再喝一杯温水。继续听书,给自己注入一天的心灵能量。洗澡洗漱,收拾打扮自己,每一天都要美美的。
7:00:结束听书,叫孩子们起床,播放英语儿歌,然后开始准备早餐。(根据早餐内容,有时需要先备早餐,再去洗漱。)
7:20:孩子们早餐,我收拾厨房,晾衣服,有时间会吃一部分早餐。
7:40:孩子们各自听10分钟小古文或名人故事,汲取人类先辈的智慧开启新的一天。
7:50:我帮姐姐梳头,姐姐朗读,弟弟洗漱换衣服。
8:00:送孩子们去学校。
8:30:送完孩子。生活采购(周一会去超市采买一个星期的食物,平时有需要就网购),安排晚餐食谱发给阿姨。(钟点工阿姨15:00-19:00,做清洁和晚餐)
8:50:和老公一起早餐,日常沟通,吻别,注入情感能量,带着爱开启美好的一天。收拾厨房、房间,启动扫地机器人,记账、理财等其他家庭事务。
9:20:总结前一天的成长,安排当日的计划。
9:30:工作时间。答疑、分享、专业学习。
10:30:做眼操、面部操。
10:40:工作时间。答疑、分享、专业学习。
11:40:一边准备午餐,一边做身体灵活操。
11:50:午餐主要是加热,偶尔点外卖,等待的时间也是交际时间,看看手机里朋友群、学习群,聊几句,和家人联系等。
12:00:午餐以及收拾碗筷放进洗碗机。
12:30:取包裹,顺便下楼走走,没有包裹,就在家里站一会儿,总之不马上躺下。
13:00:午休时间。午睡半小时,起来看会儿手机,各种群信息,关注的公号。
13:50:工作时间。答疑、分享、专业学习。
14:50:做眼操、面部操。
15:00:育儿准备时间。包括育儿学习、孩子阶段性问题的引导准备和资料整理等等。
16:00:身体灵活操。
16:10:个人成长时间。兴趣爱好学习、上课、阅读等等。
17:00:出发接孩子。与一起等孩子的家长们交流。
17:30:陪孩子在小区户外活动,做运动。
18:00:与孩子们一起晚餐。
18:30:孩子们动画片时间,我的手机时间,看各种群信息,关注的公号。
18:50:姐姐做作业,我阅读,姐姐需要帮助时提供帮助,弟弟运动、自由玩儿。
20:00:陪弟弟英语启蒙,磨耳朵。
20:30:妈妈和弟弟洗漱。姐姐自己阅读。
21:00:姐姐洗漱,收拾书包、房间,准备好第二天的衣服。陪弟弟亲子阅读。
21:20:姐姐练习时间(舞蹈,钢琴)。
21:30:孩子们听故事。
21:40:孩子们上床睡觉,最晚不超过10点。睡前约定好早餐内容,弟弟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孩子们目前都还需要陪睡,睡着后才是我的自由时间,0.5-1小时,用来阅读,夫妻交流。
22:50:上床睡觉。
每周有一次外出洗头,一次外出按摩,都在小区门口,所以利用午休那一小时就能搞定。每月有一次热拉提,这个就需要午休时间再加上一个小时的个人成长时间来完成,每月一次,我可以接受。好好地爱自己,照顾自己,才有能量去爱其他人。
周末、假期,也就是孩子们在家时,因为他们一般8点左右起床,所以7点到8点我就安排学习和阅读,7点以前全年几乎一样,除非生病或外出度假。8点以后就全是专心陪孩子、陪老公的家庭建设时间。一起玩,看电影,送孩子上课外班,外出活动,朋友家庭聚会等等。
每周日下午,陪姐姐上钢琴课时,是我的周/月/年总结和计划时间。
有关手机时间,主要分为两大块:
1,工作和学习时间。分别只关注查看相对应的群信息。
2,午休和晚餐后的半个小时休息时间。看信息、回信息、浏览公号等等。我不刷朋友圈几年了,如果想了解谁,我会直接点开他的朋友圈查看。
我只喜欢看纸质书,所以,孩子们在做自己的事时,会看到我在看书,手上不会有手机。
到现在,我也终于明白,所谓的时间管理其实就是做选择。把每一天都当做一生来过,那么我想做的事就会每天做一点,最想做的事就会花最多的时间。
比如,我认为家人最重要,所以我选择花最多时间来陪伴他们。我会认真享受陪伴的时光,观察他们,与他们交流,不看手机,确实有多余时间时就看看纸质书。
我和老公每天有固定交流陪伴时间,每月有双人约会时间,每年有双人旅行时间。夫妻关系需要好好经营,毕竟孩子们都有离开家的那一天,而我们俩才是携手到老的伙伴。
我喜欢我的工作,我选择每天花3-4个小时答疑、分享,以及专业学习。
我关注健康,所以,选择每天运动,好好吃饭,早睡早起,按时午休,规律作息,每年体检。
我关注孩子的成长,所以,选择每天0.5-1小时育儿学习,做各种准备。
我关注自己的内心丰盈,所以,选择每天0.5-1小时学习、上课、阅读。
我关注我的情感世界,所以,选择每天和家人、朋友交流、联络。
后面这三项每天的时间都不多,这也是我以前最容易焦虑的地方。这也想学那也想看,但是时间不够多,总觉得每天都在损失和错过。然后,就没有时间和心情去维系感情,心里又会失落、自责。
后来我想明白了,我学习、上课是为了什么呢?不就是为了提升生命质量,活得有意义吗?那为什么不好好把当下的每天过好呢?
每天只有24小时,分给每一项的时间都不多。没有关系,相信复利的力量,每天都去做,哪怕只有10分钟,也是有收获的。
在一段时间内,只重点关注一件事。学习、实践、总结、调整,如此循环,收获成长。
这几年,通过这种方式,我收获了很多:科学专业地保持健康的身体;合理地管理家庭资产;提高了审美,通过形象管理,由内而外地展示自信的自己;科学育儿;智慧经营家庭关系,开启家庭关系指导师的事业等等。
要做到每天都满足,其中的关键点,就是专注。做每件事都很投入,去体验、去感受,就都会有收获。
因为每件想做的事都有专门的时间,所以就不会在做这件事时想着另一件事,比如,陪孩子时不会想着何时才能结束去休息,因为有专门的休息时间。
如果有一些计划外的不那么紧急的事,我会协调好时间,设好闹钟,然后继续专注当前的事,等闹钟响了再去做那件事。
当然,生活总是在不断变化,也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冒出来,那该如何过好每一天呢?
我想首先是接纳,接纳所发生的一切,然后把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而不让情绪过多的干扰自己。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对于每天要做的事我都设有一个最低完成值,在没有时间的情况下完成最低值就好。比如,孩子突然生病在家,那么工作、学习的目标都各自为10分钟。这个最低值很容易完成,经常都还能超额完成一些,就会很开心。只要每天都在持续成长,心里就没有遗憾,很满足很开心。
不轻易去恶意揣测别人,对他人保持善意。
拥有感恩、惊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