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初是工作变动最频繁的时候,人员调整、薪酬调整、工作内容调整等等情况,让大家马不停蹄又偶有意外惊喜。
我今年的任务是生个红孩儿,并没有想过在工作上有多大的变化。却不曾想,在怀孕之际,仍然晋升一级。
去年、今年,连续两年每年升一级,不算快,也绝对不慢。
这样稳步上升的步调引起了新同事的注意,她私下问我:
为什么你和小花姑娘同时入职,你晋升了两次了,她还没晋升过一次?
我思考了下,小花姑娘工作能力真心不错。
能不被我嫌弃的,绝对是机智用心态度佳的好姑娘!
我与小花姑娘,除了KPI不一样(岗位不同,关键考核指标自然不同),最大的区别就是我喜欢教人!
这应该是培训师的职业病,看见他人办事稍有不妥之处,就忍不住上前碎碎念,与别人说方法,传授小技巧。
因为这个职业病,办公室有新人入职,老大就会安排新人跟我两天。
我不是带新人出去招聘,就是带新人做表、斗系统、梳理工作流程。
只要对方愿意学,态度好,我就愿意教。
小花姑娘呢是个温柔漂亮又贤惠的姑娘,绝对是男生心中的白玫瑰、长辈眼中的乖乖女。
她内敛的性格、少女般的矜持,决定了她不会主动与人搭讪,这也就意味着她不会主动教人。
所以,就不会出现我这种神经病般的场景:嘿,兄弟,你这样玩会把这个展架玩坏去,我给你示范一次,你看下,不明白你再问我……
然后就看见我撸起袖子就把一个两米的展架翻来覆去的捣腾……
没错,小花姑娘对于自己份内事妥妥的靠谱搞定,可是她不会主动去承担份外事,不会主动带教他人,这是我与她最大的区别。
为什么“主动教人”成了晋升的优势呢?
我不说大道理,就问一个问题:你之前是普通员工,现在晋升为主管,你原本的工作谁干?
是不是有一个“其他人”来顶替你?
那这个“其他人”是怎么知道处理这些工作的呢?
还是得你教呀!
所以很多人晋升之前,都会被上级领导拉入办公室说:你赶紧培养一个人出来顶替你原本的工作!
还有,普通员工和管理人员最大的区别在哪?
普通员工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自扫门前雪!
管理人员不仅仅做好自己,还得带着团队一起做好!
所谓带团队,不就是教一帮人吗!
所以,主动教人的意识是做管理层的先行格局,而教人的能力则是做管理层必备的能力!
如果,你也想晋升,不如先培养自己教人的能力。
2
很多课程和大师都告诉我们,所谓教人特别简单,不外乎就是:
说给他听,做给他看;(讲解、示范)
他说你听,他做你看;(反馈、尝试)
这个员工带教四步法是没有错的,但是一切方法不分对象的都是耍流氓!
所以教人的第一步:定对象!
首先,先区分是单人教学,还是多人教学。
教一个人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现场教学,可以设置很多的练习。
教多人则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得保证大多数跟上进度,不要迁就小部分人的进度。
相对单人教学,多人教学的讲解提问过程会拉长,练习的场景和时间相对减少。
其次,区分对象的接受程度。
接受程度就要综合考虑对象的年龄、性别、性格、教育背景、特殊经历等等。
接受程度高的小伙伴,不需要讲得太细节,只需要告知框架、步骤和重点即可,甚至可以提问引导对方自己思考解决问题。
讲得太细节,他还嫌你啰嗦,我就是这种人,哈哈哈哈。
接受程度一般的小伙伴,就需要细节描述了。
接受程度教弱的小伙伴,不仅仅需要细节描述,还需要每个步骤停下来,让他操作或者复习巩固。
最后,区分对象对所授知识技能的熟练程度。
熟练程度决定你教他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一般而言,大家都喜欢学习自己不知道的内容,所以在教他的时候,可以先花10分钟的时候总结回顾他已知的内容,再来深入学习他未知的内容。
跟随着对象的确定,我们教学的内容也随之确定:第二步,定内容!
首先,建议单次学习的内容不要太多,某本经典著作表示,超过7点,大家就记不住了。
我个人喜欢三点,简单明了。
如果内容很多,可以设置多次系统学习。
其次,重点突出。
即使只有三个板块的内容,也要设置其中一个板块为重点。
重点突出不单单是突出最重要的教学目的,更加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最后往往只有一颗钻石永流传。
如果每个板块内容之下,还有很多小点,类似:
一、定对象
1、单人VS多人
2、接受程度
3、熟练程度
1、2、3就是这些小点,这种情况下,也要挑一点设置为重点。
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才能在大脑里形成逻辑点和逻辑线。
最后,定内容不仅仅确定本次教学你教他哪些知识和技能,还需要考虑,用哪些辅助工具或者环节能帮助其更快的理解和记忆。
知识性内容较多,我们是否需要提前准备文档材料方便其浏览和记忆?
技能性内容较多,我们是否需要提前准备工具方便其动手操作?
处理细节较多,我们是否需要提前准备假设场景,让其在模拟情景下,尝试解决问题?
而且我们的教学要符合成人的学习方式:参与>听/看
我们的内容能不能设置让对方参与的环节呢?
参与的方式有:动手操作、场景演练、游戏、习题、提问等等。
确定好内容和演绎的方式,最后定的就是整个教学的逻辑框架:第三步,定框架!
最符合人类大脑的逻辑就是总分总。
不要嫌弃老旧,好用才是关键!
总:本次教学的时长,大概内容和环节,学好这些内容能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好处必须强调,这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关键。我们要让对方建立学习驱动力,对方自己愿意学,这比我们压着他学,效果好百倍!
分:根据内容和演绎方式分段进行,每节内容不要超过三点,内容较多就需要小结和休息。
总:总结回顾、重点强调、抽查提问、布置作业等。
把这些环节的内容确定好,一次教学的整体流程就出来啦~
当然为了保证效果,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和教学后的辅导跟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连续多频次的反复练习,能让对方迅速上手。
所以教学后,一定要追踪效果,对方上手了就不需要再在这项内容上花时间。
如果教学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对方一直不得要领,你会发现,你花在这项内容上的时间更多,受折磨的是自己。
3
入职培训第一天。
另外一个部门的小伙伴,请求我给她一点时间,她有下载APP和销售APP上某电子券的业绩压力,想让新员工帮她消化一些。
我想这个APP新员工也需要知道,干脆让她介绍,我也省事,于是说:这个没问题,那你就要给大家介绍下这个APP。
于是这场折磨人心的教学就开始了,我还原下场景:
“大家好,我某某部门的小A,大家来扫下我的这个二维码,下载一下APP”,她拿出一张打印的二维码。
同学们开始扫,然后说“扫不了,太远了”,接着就一窝蜂的上前围着那张二维码扫描。
同学们说:“我没流量了,这个APP要25M呢!”
她回头问我:“甜姐,wifi密码多少?”
我一头冷汗的回答:“不知道,wifi是老板用来做微信的,他觉得网速慢了就会改密码,不知道现在的密码!”
她懵了,我说:“你给他们开热点吧!”
她急忙的打开热点,让同学们连接。
两分钟后...
“都下好了吗?”,她问。
一部分同学说下好了,一部分说没有。
勤劳的她又一个个上前查看没有下载好APP的手机,追查进度和情况。
而下好的小伙伴就发着呆,也不知道干什么。
我受不了了,说:“你先跟大家介绍这个APP,等下不是还要操作电子券吗?流程是什么,你也介绍下,等你说完,他们也就下载好了呀!”
她立刻冲回台上,在白板上写下一个餐饮店名,说:“大家搜索这个店,点付款,然后付40块钱就可以啦!”
我等着她接下来的细节解释,可是没有然后了...
新员工一脸惊恐,看向我。
我叹气一口,幽幽开口:“小A,第一,你得先介绍下APP是什么,有什么用,让大家心里有数;第二,你让大家操作的这个业务是什么,你也要简单介绍下,而且操作步骤,你得说清楚,在哪个界面搜索、选择第几个、按哪个键付款;最后,你让这些新员工付40块钱吗?”
她说:“欧欧,大家进xx界面,搜索xxx店,点右下角付款键就可以了,付款后截个图,加我微信,我把钱返给你们!”
......
这次教学失败在哪呢?
第一,她没有认知清楚对象。
这是一群新员工,对于我们的产品完全是空白,什么都不了解,所以我们要从浅入深,从框架到细节都要解释清楚。
第二,她没有仔细推敲内容的细节。
准备工作基本等于无,仅仅一张二维码,不够多人使用。
下载所需流量问题也没用提前考虑和准备。
介绍APP的话术、操作步骤更是没有细节。
对于付款出钱的敏感问题没有提前解释,给大家带来心理压力。
第三,她没有教学的逻辑框架,总分总的结构基本没有。
总:开场只有自我介绍,没有介绍APP和付款买券对新员工能带来什么好处,新员工没有驱动力做这件事。
事实证明,24个员工,真正完成整个操作的只有4个人,这就是她本场教学的业绩。
分:没有对APP功能和付款买券功能做介绍,操作流程也没有细节。
所以在等待时间,大家茫然无措,不知道干什么,而整个教学完成后,员工也不知道APP是什么,有什么用!
总:压根没有,捂脸哭。
而且控场也有问题,当部分人跟不上进度的时候,要暖场给时间,而不是冷场去单独处理。
你看,教人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对象、内容、框架、准备工作、后续跟踪,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你以为教人是让别人成长,其实,成长最多的是我们自己。
能教人,才能够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