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1:存量,输入量,输出量。
大脑更关注存量,而非流量。当我们关注流量时,更倾向于关注输入量。
R:确实如此
I:我之前学习4D的策略是,学多少用多少。可是跟着习书帮打卡一章一章过的时候,就觉得很困难,然后有些打击学习积极性。其实,我还是应该把关注点放在输出上,应用上。
D: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那些看不懂的东西就不去管他。
O2:存量的变化需要时间,因为改变它的流量运作需要时间,这是一个关键点。
R:原来如此。
I:量变产生质变。我看4D书看不懂是因为我没有哲学理论做基础。4D系统是由荣格的心理学理论作为基础。我不了解荣格心理学理论,所以看不懂很正常。不要妄想一口气吃下个大胖子。
量变的关键在于刻意练习,我头条文章虽然保持一定的更新量,可是没有掌握文案写作的技巧,虽然有很高的原创度但是没有获得应有的阅读量。
D:有机会可以去看看哲学,心理学书籍,把握底层逻辑这样才能更全面的了解4D。现阶段就是不断践行8项行为,影响我周围环境即可。
我要去学习文案写作,掌握文案写作技巧,刻意练习,打磨自己的头条文章。文采不重要,套路才重要。
O3:存量变化缓慢而产生的时间滞后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与此同时,它们也是系统稳定性的根源所在。
R:豁然开朗
I:知识不是学了就得立马变现的,特别是像我这种普通人,要更加耐心。我学4D的八项行为,用了好像感觉很不错,立竿见影。但是我要学好来的话,前面的理论基础也要打好,自己看不懂就去找老师问,找人一起讨论。
头条号运营一段时间,已经转正可以获得广告收入,我的原创度满分,阅读量总上不去。我就有点想放弃了,已经停更一周了。自己太急于求成,努力的方向不对,量变怎么可能带来质变?
D:重新看4D书,搞清楚哪些看不懂,哪些看懂了,像我看《系统之美》一样,把看懂的就拿来用。看不懂的东西去问,去讨论,弄懂了再转化为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