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束了一天的游览之后,我们几个打算去鸭川寻点好吃的压压惊。在京都,这是我第二次看到这种所谓川的存在物。第一次就是桂川,在岚山那边。第二次,就是鸭川了。说到鸭川,除了它的自然风光外,更重要的特色在于人文和商业气息。
鸭川之于京都如塞纳河之于巴黎,黄浦江之于上海,见证着一个城市的兴衰。在鸭川一侧的硬地上,不时能看到骑行或者跑步的年轻人。我有点羡慕他们了,可以在如画的环境中锻炼身体,间或可见和服美女出入。涛声入耳,清风拂面。而锻炼者们也是画中一抹不可或缺的色彩,给古川古都注入了灵动年轻的活力。另外一侧的沙地上,草地上,有人驻足,有人席地而坐,看人来人往,听河水潺潺。同侧离沙地三五米处,各家餐馆的纳凉床沿着鸭川蜿蜒开。天未黑,灯未上,但纳凉床上已是熙熙攘攘。一场味觉和视觉的盛宴已然开始孕量起来。
这是桥的另外一侧。鸭川上,石块激起更大的声响,偶有细流变得湍急起来,水面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平缓,也倍增了几分乐趣。此处依然可见垂钓者的身影,在渐暗的光线和夕阳的点缀下,构成一副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完美画卷。
此时的我宛如一时间记录者,捕捉着这瞬息万变的光影。肚子饿了,该找地方吃饭了。
一路上还看到了这样一幅画,乍一看,还真像是清明上河图,人声鼎沸,摩肩接踵。河中心的那块沙洲,在当年可是鸭川上最得意的景点,此时已静躺川底数百年咯。不要觉得可惜,精华的部分在别处供游人观赏。
桥头立一石像,此人名为阿国,艺伎,由此人带入大家的视野。一把扇子一把刀,当年带着一个文艺团体,为了给家乡寺庙的修缮募集资金,在京都一带演出。这一演出不要紧,却带动了未来称之为歌舞伎的技艺的萌芽和发展。关于阿国,我尝试着去寻找更多的资料去了解这个传奇人物的生平。有一部日剧-出云的阿国,有空的时候,我得看看。
这里是花间小路边上的一条支路,花间小路号称艺伎出没的地方。反正后来我是没见着真的,如今艺伎在日本也算是国宝级的存在了,估摸着我等来去匆匆的游客,估计是没机会见着了。这条街有着浓厚的国内旅游景点的气息,实在没有太特别的地方。
一番折腾下来,没找到合适的地可以吃饭。到了饭点去现找饭馆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尤其是在这种名声在外的地方,挨家挨户去找,基本都是客满,更不要提纳凉床了。最后只得找个没人的巷子,运气好,碰到一家再普通不过的拉面点,从接客,煮面,配菜,收银,收碗都是一个人。老板倒也是不紧不慢,是还是那些事,来客我就接,没客我就看看电视。反正我们在这家店门口是来回走了好几遍的,之前还鄙视人家,闲他人气不够,肯定不好吃。最好还好,拉面,天妇罗中规中矩,没太多亮点。不过同行的小两口倒是觉得此地不错,也许是真饿了吧。
鸭川行到此结束,下次有机会再来吧,来之前一定要订个位子。后来又翻了些资料,据传鸭川当年可是人间和地狱的界限。鸭川上也有着不少的孤苦伶仃,四处游荡的神灵们。鸭川那边更不必说,这才有了清水寺,保众生太平。传说归传说,不可否认的是,这里也许才是最真实的京都,留下了普罗大众最细微的点点滴滴。我等下里巴人,在这里,最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