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来和世界的联系是微弱的,只有通过不断的经历、感悟,才能逐渐加强自己和世界的联系。
否则人终将是飘着的,无法拥有那种踏实的生活。”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大概二十出头的年纪,我对生活充满了迷茫。无法突破的困顿、害怕踏入的未知,让我对生活满是不安。这种不安的情绪像是一团呼不出去的浊气,在胸口不断膨胀,又像是脚带锁链,沉重地无法前行。
那个时候的我一直期待着有这么一位人生导师,告诉我关于这个世界的运行、关于未来的方向。帮我走出困境,给我指名未来的路。
当然,到现在我也没有遇到这样一位人生导师。虽然迷茫还在,但也不至于会因此而充满对生活长期的不安。
回看几年前的迷茫,更像是一种对自我的极端不满:一边想要过上好生活、找到好工作,一边又没有支撑自己过上理想生活的能力,自己一时没有摸索到努力的方向,又对自己当时的状态有着不切实际的过高评价。
而期待有一位人生导师的盼望,更像是一种偷懒的心态。希望将过来人的经验直接拿来,复制“成功人士”的成长路径,还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轻松,多少有些拿来主义。
年轻人很容易对长几岁或经历过这个阶段的人产生一丝虚心讨教的敬意,想要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这样那样的让自己走上捷径的经验。
但这种期望多少有些不切实际。一是所谓的过来人并不见得从走过的路里汲取了足够能量,只有年纪增长的也大有人在。其次,很多成功都有些运气成分或是量身定做、无法复制,甚至是得益于时代的浪潮,个人在其中的作用相当有限。
而更重要的是,若是侥幸走得捷径,便极可能错过了犯错、体悟的机会。
路终究得靠自己走,即便路遇贵人,也只能载上一节,总得有靠自己走下去的时候。若没有前期走弯路的经历和对真实生活的体悟,在需要自己独立的时候,便可能对自己怀有一些虚高的幻想,那只怕会犯更大的错误。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犯错成本也只会呈几何式的增长。
如果不能拥有自己的经历和切身体会,将是更大的不幸。人生下来和世界的联系是微弱的,只有通过自己不断的经历、感悟,才能逐渐加强自己和世界的联系。否则人终将是飘着的,无法拥有那种踏实的生活,更无法体会到生命的鲜活、人生的厚重。
迷茫可能会伴随每个人的一生,解决了这个年龄的迷茫,下一个年龄又会迎来新的迷茫。那些看起来成功或经验丰富的过来人,也正在经历着他们那个时段的迷茫。当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终于可以对生活多一些坦然,也终于可以将注意力从对迷茫的无助,转移回自己身上。
虽然仍时长有理想和现实的无力感,但好像也终于感受到,相比于飘在幻想里,坦荡的面对不够好的自己、真实的欲望、真真切切地融入生活,才能够驱散对生活的焦灼和不安。
本文系“弓乙令”公众号原创,享有独家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