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演变史

厨房,又称灶屋,是一个家庭当中产出所有人吃食的地方,也是一个家庭里所有人给肉体充电的地方。我们家的厨房经过了三代的升级,中间跨度超过了二十年。从我有记忆到现在,先是泥坯做的厨房,到红砖起脊的厨房,再到现在的平房厨房。

第一代的的厨房是泥坯打造而成的一个土屋。门是木的,双锅大灶是土支起来的,柴火堆栏子也是土做的,门后面冬天用的煤炉子也是土做的,地也没有铺设任何的东西,就是一片土地。那土做的厨房面积倒是很大,两小间大约有30平米,坐东朝西,门的左边大灶的区域,右边用来储存一些粮食,只有一个窗,上了木的栅栏,除了正对着门的位置,别的位置并不敞亮。只有暮色四合之际,祖母要做饭了,将那悬挂在锅子上方15瓦的灯泡点亮了,储物那一半的轮廓才能在昏黄的灯光里若隐若现。

土厨房的时候,我祖母大约四十多岁,身体健硕,家里的一日三餐都是她负责。从夏天的糊塌子凉拌粉皮到冬天的鸡肉炖粉条和煮红薯,简简单单的食材,她都能做出来特别好的味道。那时候,只有祖母在土厨房里忙来忙去,至于母亲去干什么了,我却是一点印象都没有了。这土厨房仿佛和祖母融为一体了,她就是它,它就是她。等到祖母把饭做好之后,全家人就第进入厨房,各自找准了自己常坐的位置,拿起饭碗,就开始吃了。爷爷最喜欢蹲在门边,他说蹲着更容易让他消化。父亲喜欢面朝北坐在土煤炉对面,吃饭的时候不言不语。母亲背靠着土煤炉坐着,面朝父亲,似乎也是不怎么说话,偶尔说两句最近鸡蛋的价格如何。祖母就站在锅灶的后面,身子侧靠着墙,面对着锅子,谁想添饭找她就行了。而我最喜欢就是坐在柴火堆栏子上,那个土堆不高不低,正好与我的身高匹配,很是舒服。好像全家人吃饭都是静静的,但又好像不是的,灯光下面所有的东西都是暖暖的,我记不大清楚了,只是晓得,我很喜欢那画面,想起来都觉得温馨。

土厨房应该存在好多年了,光在我的记忆里,都有十几年。直到我十二岁读初三的时候,发现土厨房被拆了,新的地基已经打好,旁边是挖掘起来的土堆和红色的砖。祖母和母亲都很高兴,说那么多年的土房子终于换成砖瓦房了。又过了几周,等我再回去的时候。原来厨房的位置就起来了一排三小间的红砖红瓦的房子,确实是比土厨房漂亮不少。

这三间红砖房子,最北边那一间是厨房,门依旧是朝着西边的,再往南的一间是杂物间,放猪的饲料,自从鸡蛋的营生做的不错,父亲觉得应该扩充产品线,就做了猪的养殖,杂物间开了一扇窗,朝西,再往南是过道,东西墙都是开着的,朝东是一扇门,大门,朝西就对着院子了,上一间房子的门开在这个过道里,朝南,正对着一堵墙,这堵墙的外面,父亲种了一株石榴树。

祖母很是喜欢这间厨房的,宽敞、明亮、设计合理。大灶依旧是双锅,贴了白色的瓷砖,这样饭汤落在上面用抹布一擦就很干净了,柴火堆的位置很足够,除了柴火之外,还能放得下家里的大方桌和一个陶做的面缸。柴火堆的栏子用水泥泥了,更坚固了。灶的旁边隔了一个过道就是案板和橱柜,全都贴了瓷砖,还留了一个放煤气灶的位置,父亲说这样一来夏天不用烧火炒菜就更容易了。橱柜有推拉门,上面放碗筷,下面放包子馒头等一些可以放稍久一点的吃食,最下层放锅子和盆子。灶的旁边橱柜的中间正对着大门的位置支起来了一个石板台子,牵了一根水管,放了两个桶,台子上下各一个,上面的装煮饭用的水,下面的就是泔水桶。

在红砖厨房的时候,母亲开始下厨了,她会做一些饭菜,次数不多,味道也不好。倒是祖母和爷爷,做饭的兴致能浓了,祖母经常在爷爷的帮助之下,烫了面,做油炸的糖糕和菜角;偶尔会将面粉炒到焦黄,让我带了拿去学校,开水冲了就是一顿早饭。后来慢慢地,祖母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后去医院检查,食道癌的一期。从那之后,母亲下厨的次数就多起来了,她做饭的味道,虽比不上祖母,但也比最开始强了很多。那时候祖母已经没有力气做我们都喜欢吃的糖糕和菜角了。

祖母的病很难治,她很难过,只能吃流质的食物,就在这红砖厨房的一角,放了一个小煤炉,煮一些烂熟的粥给她。转眼这红砖厨房我们也用了十几年了,到祖母去世两三年之后,父亲和母亲觉得老宅已经无法满足他们养殖的需求了,就决定新辟一处宅子。红砖的厨房都还保留着,大灶橱柜什么的,都没有动,上次我去看的时候,已经结满了蛛网,一点往昔的样子都看不出来了。

新房子的厨房很大,时下最流行的平房造型,开了很大的窗户,所有的角落都是亮堂堂的。新厨房门朝东,进门左手是一个L形的橱柜,兼顾了储物和菜板的作用,右手边是红砖厨房里旧的案板,母亲用她来做各种面食。案板的右边往前就是柴火堆,这次没有了柴火堆的栏子,空空的一片,再往前,就是大灶,依旧是双锅的。这次大灶的瓷砖不是一小片一小片贴过去的,是将一大块的瓷砖凿了洞,再将锅子放进去,擦洗更容易了。

这间厨房很大,本来父亲将餐厅设在了二层半的小楼一层,但中间隔了个院子,冬天菜端过去之后就凉了,最后索性就在大灶前面那块空地摆了个桌子,就在那里吃饭了。现在在这间厨房做饭的人,除了母亲,就是我和我的妹妹们了,偶尔母亲不在家,父亲和爷爷也会做上一两样的饭食。这间厨房,是我们家目前用过最新的厨房了,每每我回家,去看老宅子里的红砖厨房时,都会想,倘若祖母尚在,肯定会喜欢这间厨房的吧,算一算,她已经离开6年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080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22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63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54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62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56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14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5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12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41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8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47评论 4 33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73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7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6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06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76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 掌勺人的诞生 农村的孩子大多很早就能够承担起家里的各种家务活儿,做饭是头件要学会的事情。我们家乡原来都是种两季...
    小园悠悠然阅读 1,242评论 0 2
  • 笔掉了不想捡,书掉了不想捡。就在被窝里不想动弹,好吧是有点失落。 好吧就是想,你只许告诉一下你在干嘛就好了。就一下
    即是风阅读 183评论 1 0
  • 新年第一天,天气晴朗。我爱的人和我在相互斗气。我很怜惜她也很痛。傻女人 ...
    静静的等待着阅读 127评论 0 0
  • 三个半月没画画。突然拿起笔有些生疏。 先上完成稿 打底稿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手很笨 第一遍涂脸 头发 衣服 最后笔触...
    丿闹闹大王阅读 232评论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