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出的对子把纪晓岚难住,却被一女子轻松解决

前言

对联,中华文化瑰宝。每逢佳节,喜庆纳余,红火门楣悬挂喜庆春联,寄托人们提前庆贺来年吉祥如意。挽联则是必不可少,缅怀先人,寄托哀思。婚礼上喜气洋洋贴上喜庆对联,预示美满幸福。

对联源自五代十国后主孟昶,一句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开创千年春联历史。爱作对对联的皇帝,首推清朝乾隆,一生作诗四万三千多首,数目堪比盛唐诗人总和,乾隆作对时,文武百官无人敢接,直到遇见一位极具才智的妇人......

一、对联文化源远流长 兴盛于唐宋盛世

对联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民间已有对句习俗。汉朝音乐家传说中的采竹曲,每段前后呼应,便可看作对联雏形。唐宋时期,对联已渐成熟完整。唐代 Poetry贺知章的《春晚曲四首》,前后呼应,是早期对联杰作。宋代苏轼的《江城子·寒食》诗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两句,气势恢宏,对仗工整。

可以说对联在唐宋时期已发展成熟,并成为主流文体之一。 到了元明时期,束句对联在民间盛行。束句简练地抒发心声,形式新颖。明代高濂的“甲子立春曲”中,“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可见一斑。近体诗中的对仗对偶,也可看作对联的变体。可以说,中国对联文化源远流长,在唐宋时期已达到鼎盛艺术境界,并深受文人墨客喜爱,成为主要文学样式之一。它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智慧,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

二、乾隆初期勤政爱民 后期政务延宕

乾隆,1711年出生,是清朝第四代皇帝,在位整整61年,享年89岁。实际掌握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乾隆即位之初,勤政爱民,数次下诏天下粮草,宽赦天下囚犯。在位前期功绩辉煌,多次出征战无不胜,终于击溃准噶尔汗国,西域从此划归大清版图。当时清朝国泰民安,经济繁荣富强。作为这一时期的文化成果,京剧就在此时诞生。

乾隆早期的勤政爱民,让大清国家蒸蒸日上,国泰民安,经济发展让人民获得实惠。他也注重选拔人才,让许多有治国才干的大臣进入内阁。此时的乾隆尚能虚心纳谏,他也在致力于巩固前人的基业。大臣们也顺应皇帝朝政,各展所长。可以说,乾隆早期的政绩是有目共睹的。

然而好景不长,日子久了,乾隆渐渐志得意满,吃喝玩乐,政事疏于处理。先帝雍正所压抑的贪官污吏苗头野蛮生长,文字狱日趋严苛,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西方差距日益扩大。有历史学者分析,嘉庆时期清朝衰落已初现端倪,而其根源,实则在乾隆即位后期。

乾隆晚年政务日益延宕,皇权旁落,小人当道。许多决策流于形式,政令不出内阁。朝中贪污成风,民不聊生。先帝雍正刻意压制的阉党残余势力死灰复燃,再次像毒瘤一样侵蚀朝政。乾隆晚年沉迷于山水园林、戏曲诗书,荒废朝政。在这种情况下,大清王朝日益颓废,民变四起,已经显露出衰败迹象。

三、六下江南彰显权力 实则国库空虚

乾隆晚年奢靡,挥金如土,数次南巡江南,耗费钱财物力。此举引发民变,朝廷调兵平叛,国库日渐空虚。乾隆传位予嘉庆时,国库仅余白银1600多万两。原本鼎盛的国库何以弊归于此?六下江南可谓元凶。

1751年开始,乾隆在33年里共六次巡视江南地区,包括长江三角洲及苏州、杭州、扬州等核心区域。其实这并非乾隆的首创,康熙亦曾六下江南。乾隆步康熙后尘,但目的不同。康熙平稳人心,乾隆则意在虚荣。

乾隆六下江南,表面是巡视河工,检阅水师,实则大肆挥霍无度。一行人员冗余,千人大队,浩浩荡荡下江南。沿途皇帝试衣、戏剧,仪仗威严。乾隆意在展示皇权,收买人心。然而排场之浩大,费用不菲。皇家御用,全由当地官府和民众供给。六下之时,当地供不应求,民不聊生。

六下江南表面上彰显皇权,实则掩盖国库空虚。乾隆晚年沉溺于奢靡享乐,根本无心理政。此次南巡更是如巨婴般任性使气,挥霍国库积蓄。到最后,亦只有江南富庶之地能勉强供给此等奢靡。六下之后,国库已濒临破产。乾隆不思增收节流,仍我行我素。这直接导致了大清王朝的衰败。

四、山村妇女出对羞红文武

一年秋天,乾隆再次六下江南。文武百官广具,栉风沐雨随行在侧。这日,皇帝带领群臣游历一座秀美山峦,顿感诗兴大发。乾隆自诩诗词造诣高深,当场出了一副对联:“洞中泉水流不尽”。字字道出当下景色,意境优美。

在场文武大臣无人接话。他们深谙君臣之道,皇帝吟诗作对,臣子哪敢妄语。若接得好,怕被视为谄媚;接得不好,则暴露自己的无能。最稳妥之道,不是不接,便是不接。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强作欣赏之状,却也只是摇头晃脑,表示无言以对。

其中,纪晓岚更是谨小慎微。他深知皇帝喜怒无常,自己只能低调行事,小心言语,方得官运亨通。此时皇上作对在先,自己哪敢接话?皇帝诗作要是接不下去,他也只装作无话可说。纪晓岚站在一旁,连连摇头,一副哑口无言的模样。

就在这时,一位年轻妇人开口接对:“高山玉树万年青”。一语双关,高山青树喻永恒,也喻皇权永世不替。来人道破众臣不敢道的真相,让文武百官无地自容。他们惯会拍马屁,这下被自己的谄媚态度撕开了脸皮。

其实这上联简单的很,满朝文武,个个是经过科举取士的人才,岂会对不出这样的下联。只是太监们早已习惯了东阿取容,从不敢说真话。皇帝乐意糊弄,他们也乐意被糊弄,这已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几乎成为了生存的本能。

一位村妇出口接对,让文武们无地遁形,也给乾隆当头一棒。朝中官员们平日里谄媚拍马,早已丧失独立见解。见山村妇人顺口而对,文武皆面红耳赤,无地自容。这也给乾隆一个警醒,皇权并非永固,需要谏臣谆谆善诱,方能避免误国。

五、智者一语惊醒梦中人

诸葛亮的出师表云:“亲贤臣,远小人”,才使汉室兴隆。而乾隆晚年恰恰相反,他亲近谄媚之徒,疏远忠谏,以讨好听话的小人充斥朝堂。在这等君不君,臣不臣的氛围中,大清盛世岂能长久?

一位村妇出口接对,让文武们无地遁形,也给乾隆当头一棒。也许正是这样的督促,让乾隆老去能有所反省。也让我们看到,一个智者的话语,往往胜过千言万语。脱口而出的真言,往往最能触动人心。

这位村妇虽无大志,却道出真谛。她不像文武官僚们谄媚拍马,只是顺口而对。但正是这样善意的真话,让皇帝产生了深思。村妇的真诚善良,与虚伪奉承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欣慰。一个普通妇女的接对,竟能左右皇权,可见真诚胜过谎言。

结语

对联,见证中华文化生生不息。一语惊醒梦中人,泉水长流,青山永在。诗文传递人生真谛,谏言匡君济世良策。今读史事件,犹能汲取智慧精华。古今中外,君子爱才,智者无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