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年的夏天过的特别快,燥热的天气也不多,只是雨水多,每周总有那么两天来两场雨。到8月下旬,阳光和风,明显的多了一些秋天的味道。今天是8月的最后一天,写点什么吧。
《一》我
八月份,把毛姆的《人生的枷锁》上下两册看完了,当然不是从八月份开始看的,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有点儿记不清了,大概看了有两个多月。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让我开始思考一些事情,有些事情不是那么清晰,开始有轮廓了。我其实也还困惑和略微的担心,害怕自己现在的想法,会在将来的某一些时刻突然崩塌,而在此之前,我又没有建立新的观念,会不会很痛苦,我不喜欢那种迷茫的感觉,心被埋在雾里,走不出来。这两天我也想,那些略显清晰的东西,来源于哪里,来源于书本给我的启发,还是来源于生活的积淀、现实的冲击,还是来源于自己的写作和思考。从《月亮与六便士》、《寻欢作乐》再到《人生的枷锁》,是遇到了对的书,从人生理想、自我到现实、活着,从追求内心的宏大到追求生活的平凡。很喜欢《人生的枷锁》,我看完的时候还在往回翻回忆之前的内容,又买了一本一模一样的书,不过译者和包装不同,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开始看了(完全看心情啦)。
八月份还看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看他的书,是因为看了豆瓣上有篇关于月亮与六便士的书评,说真正的小说应该是看列夫托尔斯泰的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列夫托尔斯泰的上学时看过《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但是基本上没有多少印象了),豆瓣上还发起过一个活动,读陀思妥耶夫斯基,于是,我就买了他的两本书《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上下两册,因此先从薄的开始读吧。看《罪与罚》是有点提心吊胆的,总害怕太过黑暗,让自己刚建立起来的对生活的热情又熄灭了。如果说人生的枷锁是要做生活的解剖之前把各个组成部分指给你看,那么罪与罚像是直接解剖出来给你看,总觉得潮湿的血淋淋,无奈,像是饥饿的人,只能躺着,明知需要寻找食物,却没有力气行动。主人公不肯自首,不是因为害怕受苦,而是因为他没有说服自己的信仰。不过,最后还是有阳光照耀进来了,可是,最后照进来的阳光是什么,是爱情,还是自我的说服,还是想明白了人生理念。顺便俄国人的名字是真长、难记,有些词语和句子有点费解,不知道是我理解不够,还是俚语。伟大的作家还是伟大的,这其实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却写了500多页,心理、环境、人物、对政治的讨论都相当丰富,他当真是代表了俄国作家的深度。最后,我为什么又读出了人生来就是受苦的呢。这个译本还是很不错,记录一下。
说到八月,我想起了一首歌《八月桂花遍地开》,本是桂花,但我想起了槐花,大概因为它们都有香气吧,我想起了奶奶家门前的槐树,想起了奶奶和从前村里的热闹,之后会写一篇关于奶奶的文章,不过应该是在九月了。
《二》趣事
早上,孩子醒来,走到我跟前,对我说:“妈妈,我刚才去婆婆家了”。(我们不在外婆家,而且和外婆家是两个城市)。我想她大概是做梦了,问到:“你是在梦里去的婆婆家吗?”她说:“嗯”。我不知道她知不知道什么是梦,可是她确实开始做梦啦。——8月11日早晨
晚上,陪宝宝读书,她拿了4本书过来,说看完这四本书就去洗漱,我们看完了一本关于恐龙的书,她咣当一声,把她扔到了床下,我对她说:“宝宝,书不能乱扔,要好好放起来。”她无动于衷,又去拿下一本书,我接着说:“宝宝,你需要把上一本书放好,才能看下一本。”她麻溜的爬下床,把地上的书摆放端正,然后,用小手拍拍她,仿佛在安慰一个小朋友一样,然后又爬上来接着看下一本。看完第二本后,她把书并排的放在第一本旁边,然后又用小手拍拍第二本书,像是嘱咐他们“你们在这里好好的。”哈哈哈——8月4日
早上,爸爸出门去上班,宝宝坐在卧室的垫子上,对着客厅的爸爸喊:“爸爸,拜拜”。爸爸回应:“宝宝,拜拜”。爸爸拿起包,换鞋开门,宝宝说:“妈妈,快跟爸爸说拜拜!”我愣了一下,她接着站起来说:“快点,妈妈!”有点带着命令的口气。我赶紧说:“老公,拜拜!”,她坐下来,又继续玩耍了。也许,孩子最大的心愿就是:爸爸妈妈和宝宝相亲相爱。 ————8月13日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