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籍:《终身成长》
阅读内容:第65-78页(第三章第一节《思维模式和成绩》)
阅读主题:成长型思维模式让一切成可能
三个问题
1、不同思维模式下,青春期的孩子会有哪些不同表现?
作者在书中对于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了研究和对比,发现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刚刚进入初中时,在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就会贬低自己,而且不愿意努力改变自己,学习成绩会下滑,而且在以后的两年内,会继续下滑。
但是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虽然在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后也会有不适应,但是他们面对挫折有能力调整自己的情绪。在开始时成绩虽然也会下滑,但是在后两年中成绩就会逐渐提高了。
2、为什么拥有正确的思维模式,可以让人变得更出色?
人们往往认为天赋就是能力本身,但是支持天赋继续发生作用的是人的好奇心和对困难的探索能力,有了这种好奇心和这种探索能力,无论是不是天才,都可以让人变得更出色。
3、用自己的话总结,成绩与思维模式的关系。
一个人的成绩既跟他的天赋有关,也跟他的思维模式和努力的程度有关。
当一个人只认为成绩是来自于天赋的时候,这属于一种固定型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会让人失去思考和探索的动力,甚至害怕努力学习。时间长了,成绩自然就会下降,而且如果不改变思维模式,成绩会一直下降。
相反,如果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即使没有太高的天赋,但是他拥有着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即便他的成绩开始也会有些下降,但到后来还是会逐渐上升的。
五个金句:
1、努力学习并不代表你很脆弱,而是会让你变得更加聪明。
2、学习的目标是获得知识,而不只是通过考试。
3、浇灌这些天赋的是不断的、无休止的好奇心以及对挑战的探寻。
4、考试成绩和对成就的评估只会告诉你目前这个学生处在什么位置,而不会告诉你将来他会达到什么程度。
5、想达成重要成就都需要明确的关注点、全身心的努力、无穷无尽的策略,还有学习中的同伴。
6、无论是不是天才?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可以发展成为自己才能的兴趣爱好。
原文案例:
爱迪生发明电灯,不是因为它有着与众不同的天赋,而是因为他的好奇心和他的肯钻研的精神。就像书中写的那样:最终令他出类拔萃的是他的思维模式和努力,他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好奇心强烈,喜欢拆拆补补的小男孩,不断寻求着新的挑战。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成就也是用了十多年时间,与团队协作上千万的讨论,反复修改稿件,奉献半生经历才完成的。
莫扎特的成功也是经历了十年的酝酿,而且他起初的作品也并不是原创,他的成功只在于他的肯于进取,肯于开拓,肯于创新。
阅读感悟和收获:
这段文字读完以后的最大感触就是,无论是不是天才,每个人只要有自己感兴趣的爱好,经过正确的思维模式和正确的学习方法,都能做到出色的自己。
我记得女儿小时候,喜欢学习古筝,因为年龄小,所以我要陪她去上课,那时候经常有孩子在教室外面大声地哭。女儿问我:“妈妈她们为什么那么哭?”我说:“她们不愿意学习。”女儿特别吃惊地说:“为什么呀?学习弹古筝多好呀!”
当时我不知道为什么,以为就是孩子对古筝不感兴趣吧。可是现在我知道了,因为那个孩子当时拥有的是固定型思维模式,我的女儿却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要想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就要引导孩子形成成长型思维模式,告诉他们通过学习,可以让自己更优秀,而不是让自己越来越笨。
今天的阅读就到这里,希望能对友友们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