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解读]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与丑陋是相对而言的。同样善良也是相对于邪恶而言的,因为有恶存在才有善的体现,反之有善则有恶。
“有”和“无”是相互生化的,难的事情和很容易的事情是相互成就的。长、短、高、低,都是在相互比较中才产生的。合奏的声音和单一的声音也是在比较中才能显现,也才能创造出优美的旋律。

所以圣人以无为而造化世间的万种事业,来处理万种事情。不用语言,而用实际行动去教化众生,去影响众人。无言的力量比语言的力量更大,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成功一件事,知行合一比我们说千道万要强得多。“万物作焉而不辞”意思是说圣人以顺其自然、顺应万物的态度去成就万事万物,而不会强加干涉。
大道生育了万事,润泽了万物,而不标榜自己的功德。正是因为这样居功不自傲,所以也不会丢失这个功劳,圣人的功德永远在世间被传颂着,而不会消失。

【感悟]
第二章用一系列的美和丑、善和恶来对比,说明了万事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互相对比才能够衬托出来,包括长短、高下、音声相和等。万事万物都分成两个方面。天下事物,可分为简单的事物和复杂的事物。美,是简单的、单一事物的衡量标准;善,是复杂的、组合事物的衡量标准。不管是对简单事物的美还是复杂事物的善,只有以天下之美、天下之善来衡量,才能使那些美、善的人不再自以为是。老子提出世界最高标准的同时,把未及标准的争论看成这一世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相互依存着,此乃这一标准体系的过人之处。它们汇成天下最完善的标准体系。
联想到我们做事业,有天时、地利和人和,一个人的能量和一百个人的能量合到一起是不一样的,一个人的声音和一百个人的声音共同发出来的时候,一个显得渺小,一个显得浩大,所以又是不一样的,所以这才叫“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众人拾柴火焰高”,就是这个道理。

以身作则,不言之教,有人做得不对,圣人怎么做呢?圣人用他的实际行动去感化对方,让对方认识到他所做的事是不对的,知错能改,这才是圣人想达到的效果。在企业中,管理者最大的职责自然是管人,但从人的本性出发,大多数人不喜欢被管,只有一种情况却是例外,那就是当人们从心底佩服某个人时,他就不会抵触这个人对他的管理,而会主动服从。制定种种制度和规则来约束人,固然可以达到目的,但是聪明的管理者能够“行不言之教”,让员工心甘情愿地服从。
企业需要员工的持续贡献。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在团队建设和团队领导中具有更高的智慧。高明的管理者,懂得“为而不恃”,不居功,不自傲,而是把业绩归于他手下的团队。这并不会导致自己的利益受损。示人以谦逊的姿态,可以让员工更加积极地为企业努力。养万物而不占有,培育万物而不倚仗,成就功业而不自傲,这就要求管理者能够为下属搭建“舞台”,给员工充分实现个人价值的发展空间。企业管理者应该充分考虑员工个人的兴趣和追求,帮助他们实现职业梦想,例如职业生涯规划和不同岗位的进阶规划。管理者必须营造出某种合适的氛围,让所有员工了解到,他们可以从同事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以此来帮助他们充满激情地投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