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闻天下之博物馆系列1:首都博物馆

相比国博,更喜欢首博。了解北京的文化、历史、民俗等。

第二次来首博了,听服务台说有一位老人讲北京民俗特别好,老人叫任丽琴(已经60岁了,但是气质、妆容极好),跟着任老师一路听下来了,任老师对北京的民俗掌故完全谙熟于心。一个半小时差不多讲完。如果是外地游客,基本就完全熟悉北京的民俗了。

地下一层是《读城》展厅,对北京历史上的城市建设和城楼展示。展示的形式很有意思。不需要讲解员,自己看就可以。

首博的镇馆之宝,大家有兴趣可以找找,讲解员都会提到。

每个厅周末都有义务讲解员,而且义务讲解员只负责一个厅的讲解。意思就是,你听完一个厅再去另一个厅,可能那个厅的讲解员已经讲一半了,或者已经快讲完了。所以,理论上,想一次听完首博所有厅的讲解是不可能了,也许首博是用这种形式让你多去几次吧。

吐槽点:没有收费讲解员,所以,你只能等义务讲解员给你讲解。平均每个厅大概需要一个小时的讲解。对外地游客是个问题。讲解器只有20个,所以基本是等不到的。

突然想起,在扬州双博馆和南京博物院时,都有一个厅,只展示一件文物,此为镇馆之宝。而讲解员也会花相对多的时间讲解。这种形式蛮别致的。

记得在南京的时候,和一个学博物馆专业的姑娘聊天,收获颇多。很多老的博物馆,只是单纯的展示文物,而文物是死的,没有形成人和文物之间的一个互动,而且文物的设置也应该有诸多讲究,对于国宝类的文物,肯定会聚集更多的人,如果周边设置的空间太小,肯定会造成游客的拥堵以及游客体验的降低。所以怎么引导人流,哪里让大家略看,哪里让大家慢慢看,都应该好好研究。

难道博物馆就只是一个玻璃罩子罩着一个文物,然后罩子外边贴个字片,写上文物名称和朝代。然后若干个这样的罩子集合装在一个更大的罩子里,这个更大的罩子就是博物馆?这就是博物馆吗?

当然不。只不过很多人看过一些博物馆,认为博物馆就是庄重的,就是冷冰冰的。形成了固化思维。为什么文物的展示一定就是那样的?

声、光、电,以及和游客的互动,都是现在博物馆发展的方向。博物馆应该是活的,是有温度。不光是可看的,还是可感的,可听的,可玩的。推荐大家去看看南京六朝博物馆。里面的文物不多,但从博物馆的外观、内部装修,对光影的运用,对文物多种形式的展示,都会让人大开眼界,让人惊叹原来博物馆还可以这么酷,还可以这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近日读了 @七格 君的一篇《时空外的博物馆》,文中奇思让人耳目一新。读罢,我也不禁想起这几年在美帝探访过的那些博物...
    易江禾阅读 16,149评论 6 25
  •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法国的卢浮宫、英国的大不列颠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俄罗斯的埃米塔什博...
    丫头317阅读 2,585评论 2 13
  • 写作之前,我在纸上盘算了一下我微信和QQ上面的社群,发现职场技能类的社群最多,第二多的是我现在公司拉的社群,第三是...
    Echo可可阅读 264评论 0 0
  • 1.勿惹儿女的气。2.勿喋喋不休。3.勿过度保护。4.勿无端猜疑。5.勿恐吓贿赂。6.勿堆加罪疚感。7.勿玩“比较...
    拉法营地阅读 131评论 0 0
  • 许多地方的人受方言等因素的影响说不好普通话。绕口令作为一门特殊的语言艺术,对孩子的语言及思维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微笑着生活一一秀琴阅读 1,17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