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去过沈阳吗?
那是一个黄叶舞秋风的季节,那是我辗转过城市中唯一记忆深刻的秋天。
97年9、10月份,暑热依然残存,蒸腾着这座北方的城市----沈阳。
中山公园的毛主席雕像洁白而伟岸,俯瞰着这座城市往昔的峥嵘与今朝的蓬勃;壮阔的沈阳故宫,宫宇殿阁,红墙褐瓦,诠释着大清王朝从金戈铁马到江山华夏的伟绩;四通八达的铁路线和往来运输的货运火车承载着木材,钢铁,煤炭,车轮滚滚呼啸着重工业城市下的辉煌;包揽了各种玲琅满目商品的五爱批发大市场,是当时东三省个体经济业者的摇篮;坐落在和平区14纬路上的各国驻华领事馆(俄美日韩),也同样承载着东三省的海外签证事宜以及外事业务。这就是我97年邂逅沈阳的证据。
日领馆和美领馆在14纬路上东西相邻,站岗的荷枪实弹的中国军人如白杨般挺拔而威严。等待签证的两条平行的队伍从门口一直沿着人行道以肉眼看不穿的长度伸展,他们有前一夜刚下车就来排队的,有住在附近宾馆酒店早起来占位的....他们或焦灼或安静、或期待或疲惫,号称秋老虎的烈日,即使站在行道树下也难以遮天蔽日,炙烤着身体煎熬着心灵。
大家以同一目的风尘仆仆的从远方赶来,似多年的老友倾诉着各自的遭遇和无奈。一个被拒签去美国的20多岁的长春小伙子,说他的朋友去年第三次才签走的。其实,第三次美“黑鬼”领事拒签的材料划过大理石台面的时候,朋友终于爆发说:破美国,我他妈还不去了呢,美国有啥好!于是“黑鬼”领事操着一口标准的沈阳口音说:材料拿来,我非得给你签去看看美国好不好!于是,后面排队的也争相效仿,黑鬼领事说,“你这招别人用过了,不好使了”云云。隔壁排队的去美国签证小伙子看上去健谈而风趣,说着别人的故事也说着他自己的经历。
至于当时我进入日领馆办签证的情形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日领馆的工作人员礼貌而谦和,说话时如小鸡啄米般的频频点头,真的和日剧里的日本人有着一样的民族习惯。
艾敬曾有一首歌《我的1997》,她唱要在97年去香港,而我在97年曾去了她的家乡------沈阳,沈是沈阳的沈,阳是沈阳的阳。
时过境迁,20多年的往事以及沈阳的那个秋天,如工笔画般刻在记忆的深处,色泽暗淡却依然清晰而斑斓。
生活总是让我们在仓促中忘记驻足看看来路的风景,就匆匆的淹没在茫茫人海中,其实偶尔回首过往,可谓如流沙中的金子一样依然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