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买个书架了

我是一个不喜欢看书的人。

从小到大,都不喜欢看书,感觉看书很枯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读初中的时候,老师总是让我们买书,买课外读物。那时我真不知道买什么,但是这个问题很快就被解决了,因为那时有一个初中生必读书籍的表,大概就是四大名著、《朝花夕拾》、《汤姆索亚历险记》、《繁星·春水》、《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三部曲、《骆驼祥子》、《格列佛游记》……特别贴心的是,在我们学校附近的书店,就有这些书的套装,而且很便宜,我还买了一套。

我把那套书买回来了,打开一看,第一感觉就是盗版的。因为纸张很薄,字也很少,我说怎么那么便宜呢。买回来之后基本上就在那儿吃灰了。我记得我只看了《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逊漂流记》,其它的都没看。

那时有一篇课文是《爸爸的花儿落了》,学完了之后感觉有很多疑点,比如兰姨娘是谁?四眼狗是谁?还有那个蹲在草地的那个人是谁?他还在草地里蹲着吗?虽然老师的教学任务结束了,我的学习任务也结束了,但是放学之后,我还是到了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城南旧事》。那时的版本和现在的不太一样,我记得那本书的第一章就是《童年、冬阳、骆驼队》,买回来之后不知不觉就看完了,意犹未尽的感觉,从此再看《爸爸的花儿落了》时,就和第一次看时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了。

和《城南旧事》一起买的还有《爱丽丝梦游奇境记》,当时我就是随便翻翻,只看到一只兔子拿着怀表,还喊着:迟到了、迟到了……感觉挺有意思的,那就买下来吧,回家慢慢看。总之,我那时看的书基本上都是自己选的。

后来我就喜欢上了鸡汤,那时买了一套“感恩”系列的书,一共有8本,《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老师》……有点儿像短篇小说集的感觉,那时候,我脑子里的鸡汤容器就已经被灌满了,所以自初中以后,再也看不进去任何鸡汤了。

后来出了校门之后,也时不时地在看书。偶然间发现一部好电影《活着》,这部电影太好了,了解了一下,原来是根据小说改编的,然后我就把小说看了一遍,看完的感觉是,小说更好看。后来我又看了余华的另一部作品《许三观卖血记》,不得不说,这本书在冬天看特别有感觉,我就是在冬天上下班的路上将它看完的,真是越看越冷。

今年春,由于疫情,没法去上班,但是我也提前来到了北京。有一天晚上睡不着觉,我就翻着我的语文书,九年级有一篇课文《蒲柳人家(节选)》,我大概看了一下,荷,还挺多,看吧,打发时间,不知不觉看完了。这一结束,可要了命了,因为课文结束了,故事并没有结束,而且就在节选的最后一段,留了一个扣子(悬念),我更睡不着了,打开kindle,居然只有试读版本,没有全本,我一看试读也可以看十章呢,算了,先看十章吧,剩下那两章再说。不一会儿,十章看完了。正讲到结婚的事儿,往后没有,这我能睡着觉吗?没办法了,打开ipad,找个盗版的网站,把后两章也看完了,看完了就能睡觉了吗?往外面一看,天亮了,已经是早晨七点了。

今年在A市买了个房子,老韩说,要有一个自己的书架,这样才配得上我“斯文败类”的样子,还送了我一套《明朝那些事儿》,一共九本。看着这九本书,我真的不知道要把它放在哪儿了,仔细一看,我这十几平米的出租屋里,一共有五处放书的地方。床头柜上面、床头柜里面、电视旁边、钢琴凳里面,还有这九本现在正放在床上……突然发现我确实有好多书,必须要买个书架了。

已经下单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