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这天,选择《完美的世界》这部电影,有种莫名的巧合感。
《完美的世界》严格来说是一部公路警匪片,却有着家庭片的温情感。万圣节,囚犯布奇和普越狱了,在逃亡过程中,生性残暴的普闯进了小孩飞利浦的家,在被周围邻居发现后,布奇建议拐走飞利浦作为人质。于是,这个怪异的组合,开始逃往阿拉斯加的旅程。
飞利浦是单亲家庭,信奉宗教的母亲,对飞利浦管教十分严格,玩伴只有两个姐姐的菲利普,在这种成长环境的熏陶下,变得胆小懦弱,还有一些女孩子气。而就是这么一个懦弱的孩子在被布奇拐走时,并没有害怕的哭泣,你可以说飞利浦吓懵圈了,但我更倾向于布奇对孩子有着神奇的魔力,不管是飞利浦还是后面的黑人小孩,他们都第一眼就信任布奇。
这大概源于布奇身上那股对孩子友善的气息,让孩子对他有毋庸置疑的信赖。因为孩子是敏感的,他们会凭着本能去相信那些对自己好的人。
所以这一路,与其说是逃难,更像是父子二人离开妈妈,单独出来行动的旅行。布奇鼓励飞利浦像男孩子那样说话;面对问题时,让飞利浦自己来做决定;飞利浦那些被母亲限制的种种行为,被布奇一个个的释放。当初趴在橱窗上渴望外面世界的孩子,在一个逃犯那里,逐渐找回了作为孩子的天性,从一个懦弱的“小姑娘”,慢慢像个男孩一样独立。这个旅程让人意识到,原来父亲和母亲对孩子的区别是如此明显,行为方式和思考回路的不同,对孩子有着截然相反的影响,而布奇给了飞利浦由男孩成长为一个男人所必需的陪伴。从孩童往男人的转变中,那份来自父亲的认可,那份身为男人的担当,刚气,在温柔体贴的母亲那里是如何也学不到的。
布奇之所以对孩子会如此贴心,归因他的人生遭遇,出生在妓院,跟母亲生活在一起,虽然他的父亲是个人渣,但他仍旧无比渴望得到父爱,但警察的好心之举,让他错失了唯一跟父亲相处的机会。所以这一路,布奇对飞利浦所做的所有事情,与其说是在扮演父亲的角色,倒不如说他是把期望父亲对自己做的事情,都用在飞利浦身上。
他期待跟父亲的出游,期待自己被感化院教条禁锢时,会有人来释放自己;他渴望受到欺负或失败时,会有人来鼓励自己;他渴望做到一件事时,会有人称赞自己是好样的;甚至是这次疯狂的越狱,逃亡目的地是阿拉斯加,都是因为来自那个从未见面的父亲的来信。
这部剧作为公路警匪电影,相比《末路狂花》还是有很多毛病的,比如州长只关心竞选恶心作秀,又比如局长对往事的略带肤浅的忏悔,以及比如女性犯罪学专家在行事中受到的歧视,这些阴暗面影片都做了淡化的处理。重点突出的布奇和飞利浦这对非父非子之间闪现的善意光芒。另一个侧面也可以说导演用这种反差指出了一个道理,法律上的好人,道德上也许是恶人,法律上的恶人道德上也许是个好人。
当布奇说,他这辈子只杀过两个人,一个人伤害了他母亲,一个人要伤害飞利浦,跟警察谈条件时也是在帮飞利浦完成愿望清单,看的很泪目。这样一个惹孩子喜欢,又讨老人欢心的男人,一生都在渴望父爱中挣扎,却死在了荒野上。很多人对这样的结局表示,心里闷闷的,不忍看到布奇的死。但回头看开场时布奇躺在草坪上那一脸的满足,我却觉得这个结局很好,你对一个孩子展现的爱意,跟你是一个什么身份无关,也许布奇没有一个好爸爸,但他自己做到了。他虽然没有过孩子,却让一个孩子感受到了父爱。
飞利浦的信任成全了布奇的善意,布奇亦在飞利浦身上用另外一种方式感受到了父爱,双重圆满,所以是完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