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诊疗室》

墙上的钟摆第三次划过三点整时,林医生用笔尖敲了敲我的睡眠监测报告:“你的体温曲线比正常人晚两小时达到最低点,就像背着降落伞跳悬崖 —— 身体想坠落,生理机制却在拉阻力伞。”

诊室飘着若有若无的艾草味,他忽然推开窗户,初秋的夜风卷进来几片银杏叶。“试试每天追着落日散步,” 钢笔在处方笺上画出歪扭的昼夜节律图,“记住你瞳孔捕捉到的最后一道自然光,那是比安眠药更精准的授时因子。”

当我纠结要不要开口问药时,他抛来罐贴着英文标签的酸樱桃汁:“这里头褪黑素含量是普通樱桃的 5 倍,但别指望它当主角。” 见我不解,他指了指候诊区正在做足浴的大叔,“看见那台智能泡脚桶没?核心体温下降 0.3℃的神奇效果,可比吞药片来得踏实。”

临走前护士塞给我袋混合果干,深红色的枸杞裹着山楂片,在月光下像某种古老密码。“有些患者用这类药食同源的复方制剂当辅助搭子,” 她眨眨眼,“不过真正起效的,还是你明天开始晒的晨光。”

三个月后复查,我的深睡眠波段终于突破两小时。候诊室电视正播放睡眠科普节目,当主持人提到复方枸杞子胶囊的配伍原理时,我突然想起那晚诊室飞舞的银杏叶 —— 原来解药从来不在药柜里,而在我们与天地同频的呼吸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