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日,山西省应县楞严禅寺 ,恭迎一年一度的本师释迦摩尼圣诞浴佛欢喜大法会 ,上午9点开始,中午供斋 ,下午蒙山施食 无遮大法会 可畏法会殊胜,人天欢喜,增福增慧,福寿无量,同沾法喜 同圆同愿 六时吉祥!同成佛道 同登彼岸 阿弥陀佛!浴佛功德经中记载 ,浴佛的功德: 1可得无为法 2 可得精世力 3 可得大智能 4可生转轮王 5 可得人天富贵 6 可得子孙绵延 7可得无病长寿 8 可得善神永护 9 可得无上佛道 ,感恩诸佛菩萨的护佐!
在我的老家应县这一天是所有父母长辈比较繁忙的一天,家里只要有十二岁周岁以下孩子就过这个节日,头几天就开始准备,买五彩缤纷各色彩纸剪好的蕃,找会写蕃的写上自家孩子的生辰八字,写一些祈福消灾的话,如:得无为法、得大智慧、子孙延绵、无有灾病、十方诸神、常随左右、、、、、、顶礼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膜拜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感恩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农历四月初八这天,有的是带着孩子,有的是大人们带着写好的蕃一大早就来到北寺,在院子里的两个大高香炉上挂上蕃,写着满满的祝福,再烧柱高香,保佑孩子们健健康康的成长,大富大贵,长命百岁。
四月初八这天是佛陀诞辰,自然也是要吃素的,于我儿时印象中的这个节日是吃麻叶儿和凉粉,和麻叶儿一起匹配吃的最佳就是凉粉,一个酥甜脆一个软顽精,那真是绝配。先说这麻叶儿,是发的白面,擀成长方形,把红糖和白面和成的糖稀放中间,上面再放一层擀好的长方形面片,中间用刀划一小口,然后长方形一头从口翻进去就成形了,锅里胡麻油开了就下锅炸,金黄脆甜,人人都爱吃。前些年应县地薄农作物贫瘠,平常人家都是以玉米面高粱面黄米面等粗粮为主食,白面都是非农户才能领上的有数的供给粮,非常紧缺,只有在时头八节才给吃,也是要掺上玉米面,感觉那时候的麻叶喧腾腾甜丝丝,嚼在嘴里筋道还有玉米的香味儿,吃了一根还没有细细品味,再想吃已经没有了。现在生活好了,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但是吃起来却没有小时候的味道,只有甜,甜的腻了,我婆婆常说:现在的人都肚皮白了!
凉粉是我们当地一年四季都有的小吃,用土豆粉做的,先把土豆粉面和水按比例兑成汤,锅里适量水烧开,将汤搅匀后慢慢一勺一勺的加到烧开的水里,边加边搅动水,要不停顺一个方向的搅动,这可是个苦力活,随着粉面越加越多,汤越来越稠,下面火依然烧着,上面的气腾着,头上的汗冒着,抡着大勺的胳膊挥舞着,这时的厨房仿佛就是战场,而做凉粉的人如同将军,气势磅礴,指点江山,精神抖擞,又胸有成竹,运筹帷幄,挥洒自如。搅到一定粘稠程度后就可以出锅啦,一碗一碗盛上,一溜儿排开如等待检阅的士兵一样,整整齐齐,等晾上十来分钟后就成形啦,沾上水从碗里抠下凉粉,拿在手上,透过劲颤颤在那抖动着粉坨,手上的指纹清晰可见,侧一下手,粉似水般要流下,却又如脂般凝在那里,晶莹透亮,欲动又止,放在水盆里清澈见底,与水混在一起,却是如何都看不到了。凉粉好吃还在于卤,光调味的汤就摆上五六种,加上黄瓜丝香菜段豆腐丝还有特制的辣椒油,就可以开喝了,加个鸡蛋吃个焙子或者大饼子就是一顿,省时省力,经济实惠,吃了睡觉,夫复何求啊!
别的地方都叫吃凉粉,而我们叫喝凉粉,端起碗来用筷子一边扒拉嘴贴着碗边一边吸溜着,半碗就进肚了,凉凉的,辣辣的,囫囵吞进肚子里,不用嚼,那叫一个爽歪歪啊!在我们当地,喝凉粉可是很随意的,坐着喝,站着喝,饿了喝,不饿看见了当零嘴儿也要喝,天热喝,天气冷也要喝,一个人喝,一群人聚一起也要喝,有钱人喝,没钱人经济实惠的也来碗喝,反正是凉粉已经是我们应县老百姓家里必不可少的主食,也是无数游子在外漂泊的念想,也很奇怪,我曾经把所有原材料都带到其他地方按照原来的流程做出来,却怎么吃也不对,想想最终归结是水不一样,这就是老人们说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吧,其实想的就是那山那水和那人,还有那醇厚的乡音,就是想念那个味儿,家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