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长大越发现,人对于喜欢的东西最终会回归到本性。曾经我也为了“干一行爱一行”而关注并置顶了行业内大大小小的公众号,研究别人的文章套路,也学着模仿咪蒙文、种草文等10w+文章,到最后学得四不像之外,也越来越丧失自己的表达欲望。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还是更愿意打开那些,没那么标题党,只是简单地记录一些看起来无用但有趣的小事。《林曦的小世界》就是其中一个,大学有段时间超级痴迷她,把她的微博从头翻到尾,学着她静下来写毛笔字、跑步、学设计,持续了一段时间,觉得内心富足而踏实。
或许是因为大学的氛围自由又单纯,毕业后,有了压力和责任,整个人都处于一种迷惘、焦躁、无从发力的情况,不懂得如何去解决问题,整个人变得超级丧。在那段烦躁、想不通的时期,我还是会想起到林曦的小世界里去看看,汲取一些养分,获得一些生活的感悟。
林曦是谁?
林曦是个水墨画家,毕业于中央美院。她自称“林糊糊”,大家喜欢叫她“糊糊老师”,她很像个小朋友,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件事是学习、玩耍、吃好吃的。她创办了独立设计品牌【山林曦照】、教授书画的【暄桐教室】、美育&生活平台【林曦的小世界】。
大多时候微博上的她,在大家看来就是有钱有闲啊!好天气好时节就去世界各地看花看美景,弹琴看展喝茶,过着典型的中产阶级小资生活!
▼
没事就去日本看花游玩
教学生写字画画,做自己喜欢的事
日常小憩,看书看景吃甜点
不上班不打卡,还有一群跟着她学毛笔字的学生,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好像不费吹灰之力,所有的美好都集中在她身上。
微博上看不到任何,关于她参与的时事热点讨论,总是过着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日子(嗯,顺便把钱也赚了~)。
但其实,所有美丽姿态的背后,都有别人不曾看到的用力生活的痕迹。“林糊糊”之所以看起来过着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是因为她把当下和传统混搭,工作和玩乐的可能呈现出来,手忙心闲,这需要的是更大的智慧。
她最讨人喜欢的是,能把传统文化里非常细微的东西提取出来,巧妙地变成一件器物、衣服或是变成生活哲理,非常可爱!
齐白石和丰子恺是她经常提起的人物,她总是能把人物解读的很通透,看到艺术家身上最天真最纯粹的一面。
她看到丰子恺所艳羡的:儿童的上一秒哭与下一秒笑的能力。因为孩子能天然地活在当下,在他们面对事物的时候,能够解除事物在世间的一切关系和因果,用绝缘的眼睛,看见孤独的、纯粹的事物的本相与美。
她觉察到齐白石爷爷的不老法门,永远保持求知欲和好奇心,不停留在过去的成绩和外部的标准里。无论你是年少成名,还是衰年变法,最重要的是要享受这个过程,以及成为你自己。
看过糊糊的文字或是视频,总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她能把生活中无解的难题,从古代人中寻求规律法门,从而指引我们今后的生活。那些曾经困扰我们的问题,糊糊是这样说的:
【关于时间】
我们有没有时间去做一件事情,往往是由事情的重要性决定的,这件事情如果足够重要,你再忙都有时间去做的。但如果它在你心里可有可无的话,它当然会被各种各样的杂事耽搁。
就像永远没有一个完美的人存在那样,也不存在一个完美的时机,当下就是最好的时机,此刻就是最好的时机。
【关于学习】
持续学习的过程,最大的乐趣,是立定精神,一念恒心升起,全身投入其中,知行合一。慢慢地,“坚持”的成分退场,我们只是需要一个重新启动的程序。慢慢地,看到的是更远的时空,得以穿越千年,在一笔一画中与古人印心遥望,拈花微笑。
【关于写字】
我们常常使用这样一个句式:等我怎么样,我就怎么样。比如,等我静下心来,我就去练字。实际上,当一个人处于压力和被动状态中,此时帮助你的,可能不是心,而是手不是反复地想和琢磨,而是提笔开写,在过程中渐渐感受到那种你渴求地平静和节奏感。
【关于生活】
人类生存的矛盾永远是,能力和愿望的差距。想要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真的不是to be or not to be 这么简单的事,所谓的福德因缘具足,是一点点地积累。所以不如退回来,从容易地功课做起,从面对自己地那一点点弱点努力起,鼓励自己,奖励自己,给自己加油,哄着自己一路进步下去。
对我而言,林糊糊就像一位心灵导师,也像是一个会学习会玩的大小孩,永远天真烂漫。她有一套自己的快乐法门,懂得在精进中获得乐趣。
这也是很多人喜欢她的原因,她懂得用柔软的方法化解每个人心中的焦虑,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长一门手艺在手上。
无论是读书写字,还是职场通关,亦或是做水煎包卖早点的,都是各种各样的人需要掌握的一项手艺。持续地做下去,钻研得越深,手艺自然会越来越精,身心合一,那时焦虑感又从何而来呢?
— END —
最怕千言万语却说不出口
最怕空有抱负却止步不前
最怕“小确幸”变成了“小确丧”
还好还好
这一刻,我们都还有话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