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巴黎奥运会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巴黎奥运会早已落幕,但很多人还在吐槽开幕式的离谱,说奥运会本是展示国家精神风貌和综合国力的,法式开幕式虽然很有创意,充满了浓浓的艺术气息和浪漫氛围,但却尽显法兰西这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颓废和没落。

我不是公知,但也不是一无所知;我很爱国,也很爱我们的民族,所以希望国人能够更全面客观理性的来认识问题。坦率地说 ,说这话的人比较偏颇,根本不了解西方文化,完全是在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评价法国、评价巴黎奥运会。

中西文化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中国人强调群体意识,早期强调宗族观念、家族观念,所以就有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后来又强调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一切以团队利益为重 ,国家利益至上,提倡“牺牲小我 ,成全大我”,个人利益应当服从社会整体利益。正因为这样,所以导致体育界很多优秀的运动员外流,因为在国内施展不了才华,“英雄无用武之地”那只有出国加入外国国籍,以外籍运动员身份参加比赛了。

西方文化则不同,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 ,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重竞争,认为个人能力和个人价值体现很重要,个人高于社会整体。“自由”有其至高无上的价值 ,这种自由如同飞鸟在蓝天中翱翔,让个体的灵魂得以自由展翅。中国人有服从性 ,西方人更重视的是自由平等。

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的另一面旗帜,它强调个体的独立和自主,鼓励人们追求个人理想和幸福。个人主义赋予每个人权利和责任,鼓励自我决策、自我表达、自我展现。这样的价值观,如同一幅独立的画作,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画家,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

奥运会这样的赛事在中国举办 ,国人会为此感到自豪,一切都会为奥运让路;但西方人不这样认为,法国人生活比较懒散而松弛,他们会认为奥运会人多、事多、吵闹,打乱了他们正常的生活节奏。

东方人喜欢排场,喜欢宏大叙事,忽视了个体的复杂性和多元化,掩盖了“宏大叙事”下面的小问题,但正是这些小问题,对个体或个人来说,是性命攸关的。这样的“宏大叙事”空洞、僵化、缺乏真实性而又不接地气,甚至可以说掩盖了个体的苦难。

法国人不喜欢“宏大叙事”,甚至可以说达到了厌倦的程度。极具松弛感和开放式的开幕式

正是法国民众真实心理的体现。要的就是浪漫、自由,主打的就是随心所欲,尤其喜欢呼吸自然和新鲜的空气 ,夏天连空调都懒得装!

法国人不仅厌倦“宏大叙事”,而且还厌战,这个浪漫的民族很理性,缺乏舍生忘死的精神,对于战争的结果,也不是那么太在乎输赢,在二战中面对纳粹德国的进攻,他们仅坚持了一个多月,很快就投降了!

西方文化里,士兵和国家之间是契约关系 ,在这种契约文化下,西方人是开开心心打仗、平平安安投降,“打不过就降”是稀松平常的事;但在中国,在中华文明辐射的大中华地区,投降文化是不可思议、不可理喻的事情。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多彩画卷。尊重和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的交流、合作和共同发展,让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正如一幅画卷需要各种色彩,人类社会因文化的差异而更加多姿多彩,于是成就了一个更加精彩、多元、包容的世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