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天(2017.5.10) “欲把一麾江海去”这一句,是全诗的核心,点明作者的博大胸怀,展示了自己的愿望,立志到新开发的江海的吴兴施展自己的理想。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唐 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注解】

①吴兴:郡名,治所在今浙江湖州。

②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③ 清时:清平时世。

④把:持,

⑤麾:旌旗,古时称出守州郡为“建麾”,作者此时将出任湖州刺史,故云。

⑥江海:指太湖,湖州地滨太湖。

⑦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北。

【韵译】

太平时有闲情逸兴,是无能之人;喜欢孤云悠闲,也喜欢和尚清静。

我想手擎旌麾,远去江海的吴兴;再登上乐游原,遥望太宗的昭陵。

此诗写登乐游原不望皇宫、城阙,也不望其他已故皇帝的陵墓,而独望昭陵,则是别有深意的。唐太宗是唐代、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杰出的皇帝。他建立了大唐帝国,文治武功,都很煊赫;而知人善任,惟贤是举,则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诗人登高纵目,西望昭陵,就不能不想起当前国家衰败的局势,自己闲静的处境来,而深感生不逢时之可悲可叹了。诗句虽然只是以登乐游原起兴,说到望昭陵,戛然而止,不再多写一字,但其对祖国的热爱,对盛世的追怀,对自己无所施展的悲愤,无不包括在内。写得既深刻,又简炼;既沉郁,又含蓄,真所谓“称名也小,取类也大”。

【作者介绍】

杜牧【dù mù】(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

这首诗表明诗人杜牧的远大抱负,作为当时的宰相之孙,家庭出身其优越是可想而知的,他可以无所事事,过清闲自在的贵族生活,去欣赏孤云的优美,和寺庙里的和尚,畅谈超凡脱俗的雅趣,一个“闲”,一个“静”恰如其分地抒发自己的情感。然而,他却认为这样的人,是无能之辈,人生在世要有抱负有作为。为国家效力,有所作为是一个青年人的理想,在京都固然生活得很快活,但要实现自己的抱负,是不可能的。 “欲把一麾江海去”,这一句,是全诗的核心,点明作者的博大胸怀,展示了自己的愿望,立志到新开发的江海的吴兴施展自己的理想。诗人临行前,登上乐游原,遥望昭陵,“昭陵”唐太宗的陵墓,诗人仰慕本朝的圣明天子唐太宗,更展示了自己中兴国家的雄伟理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唐诗三百首详解(一 行宫 唐代:元稹(yuán zhěn)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
    汉唐雄风阅读 11,843评论 4 29
  • 少年成名 及第后寄长安故人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 这是杜牧二十六岁考中进...
    火烧风阅读 7,951评论 0 18
  • 某汤圆因着我由北归南工作,许下了“让我们红尘做伴,活得潇潇洒洒,对酒当歌,共享人世繁华”的新年愿望。于是周日,我们...
    上帝亲吻的小孩阅读 1,544评论 0 0
  • 早慕名天平山的枫叶,加上城际高铁方便,周末短途之旅终于在这周成行。本以为是艳阳高照,秋高气爽,可早上来到天平山脚下...
    松子豆芽阅读 3,342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