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感觉这好难好难。
想想自己身处的环境,自己的日常工作,虽然感觉自己还算尽职,但是更多的是引导学生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感觉自己相对于关注学生成绩来说,比较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方面的兴趣,一直希望通过阅读熏陶感染学生的情操。(这在这个环境中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当然,还是自己努力不够,遇到困难太容易放弃。想想学生的成长,希望以后能够多些坚持。)
自己所想的也仅仅是希望通过阅读熏陶、感染学生情操,滋养学生的精神。感觉自己有点儿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来没有想过,相对于孩子,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如何激发引导孩子自我发展。看来自己还是太浅薄了。
“教育是教人们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理论知识必须在学生的课程里具有可应用性。……不能让知识僵化,而要让它生动活泼起来。”
记得之前好像看过杜威的观点,认为学校教育脱离生活是危险的。
想想王君老师的“见天地,见众生,见自我”,“打通教法与活法”,让语文真正影响学生,很好地诠释了这种观点。
要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对于自己来说,好像越来越难了。感觉自己面对的孩子,越来越不关注自己的真实生活,越来越喜欢把自己交给手机,交给虚拟网络。有的孩子甚至会要挟父母,不买手机就不上学。有的孩子要求父母自己考多少分,父母就给自己买手机。当然,手机本身并没有错。手机网络带来无限可能,让人打破地域界限,总能找到尺码相同的人,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平台。如果没有手机,没有网络,自己也不会找到专业成长的路,不会找到新的学习平台。只是,孩子不会正确用手机,父母也不能正缺引导,误了太多的孩子。这对自己的工作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如何打通教法与活法,打通学习与生活?不仅要多些思考,更要多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