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心里都有一个云南梦。到祖国的西南边走一走,那一定舍不得错过这个地方,高山流水,山里人家,美丽的景致藏在烟波浩渺的大山里、水天间。
云南以天然的山水之景,吸引无数游人踏足这片美好而神秘的土地,赢得世人纷纷争相歌咏。从古时候的西南蛮夷之邦,到如今人们流连忘返的人间仙境,这个过程,说明了人类文明的蒸蒸日进,以及原生态的自然资源在造福一方人。侧面也说明了,朝始夕替,当前恶劣的现状,有朝一日也会改头换面。
这片富庶的土地上,瓜果飘香,鲜花馥郁,森林环境里孕育出了无数的奇珍异果、珍稀动植物。有数据表明,
云南省的森林覆盖率达55.7%,林地面积达3.75亿亩,位居全国第二位。
如此之大的森林覆盖率,当为云南地区得天独厚的优势。
云南气候比较复杂,涵盖七个气候类型,全年降水充沛,
这样的特点是云南水文化尤其丰富的原因之一。本土少数民族的水文化,包含了
水的观念、水与宗教的关系、水与社会活动
等方面的内容。最直接的体现,便是如今我们可以直接参与到的云南傣族非常盛行的“泼水节”。
在这里,水不仅达到了补充生命能源、灌溉粮食的目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神圣的寓意。
说到当地的水,不得不提红河哈尼梯田,曾被法国报刊评为“1993年新发现的世界七大人文景观之一”。云南红河哈尼梯田非常有名,这是红河南岸哀牢山脉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巧妙利用当地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的气候,和特殊的“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地理环境,创造出来的百万亩农业生态奇观。
在每一个村寨的上方,都会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这里是水源、柴薪、炭火的供源地。在村寨的下方,是层层叠叠的千百级梯田,为当地的哈尼人提供源源不断的粮食。两者之间,则存在着人们安度人生的居所。而江水位于梯田的下方,
梯田里的水汇入江河,然后河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并形成降雨,重新惠及森林、梯田和村寨。整个过程回环往复,形成一个绝妙的良性循环。
这其中最引人称道的,还属体现了劳动人民高级智慧的“木刻分水”。
由于居住在山高坡陡、阡陌交错的地方,梯田与梯田间的落差较大,浇水成为了一大难题。如果长时间缺水再注水,极易造成田埂倒塌。但是梯田离不开水,有了水,田里的一切生命才得以滋润成长,也才会催生出令人惊叹的哈尼文化。为了解决这一大难题,哈尼族人们勤劳智慧的结晶——“木刻分水”,就诞生了。
所谓的“木刻分水”,是指根据每条水沟所需灌溉梯田面积的大小,经田户们商量,规定每条水沟应得到的水量,并请木匠将此放水量刻在一条横木上,再将此条横木放于总水沟分流处,让水流按照分水量分别流入分水沟。依照此原理,到了分水沟分水的地方,再根据每条小水沟所需灌溉的梯田面积再次分水。如此,总水沟流出的水,经过若干道木刻后便流入了田户们的梯田里。
木刻分水解决了哈尼梯田水资源的问题,并避免了村民因饮水造成的纠纷。这种象征着民族文明的灌溉方法,闪烁着智慧的火花,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哈尼梯田的设计,由于木刻分水的灌溉,对山顶的森林也起到了保护作用。
“江水-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充分利用水环境,将居住环境、社会环境深深地融合在一起。这样的设计,得益于当地人对水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当地生态保护的强烈意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与大自然的天然条件融会贯通,造就了一方土地上的神奇自然景观,让全世界倾心赠予哈尼族 “大山的雕刻者”的美誉。
有山有水的云南给世人留下了“人间仙境”的美好印象,鉴于这样的天然优势,怪不得即便是在古代,西南地区还是以蛮荒著称的时候,这块区域的人们已经有了自给自足的能力。虽然很多人对云南的印象,起源于《天龙八部》中的大理段氏,以及《鹿鼎记》中的平西王吴三桂,但历史上,在这块偏远的莽荒之中,曾经也诞生了不少辉煌的文明。
云南素有“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的美誉,由于地域上气候类型过渡丰富,大量的珍稀植被得以埋土扎根,无数的珍奇异兽也能在此自由生长。据统计,截止2010年,在全国约有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已经发现了274科,2076属,1.7万种。而野生飞禽走兽,多已被划定为国家级珍稀保护动物。
去过昆明的朋友,一定为当地的水果所吃惊。享有“春城”美誉的昆明,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的农户果园瓜果异常丰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的土地也生长出极富地域特色的果实。基于特别的地域条件,在北方大部分地区依旧白雪皑皑的时候,这个地方已经开始有瓜果上市了。
一月二月常见草莓,三月四月樱桃和桑葚,四月至七月,当地最具特色的蓝莓上市了,五月有油桃,六月是杨梅,七月的葡萄、八月的梨,十一月和十二月上市冬桃……一年四季水果不断。
走在街边随处可见当地新鲜的水果,而美丽鲜艳的花朵,已经将这个地方装点成了人间的天堂。
以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造福于当地百姓,云南地区是一大典范。充分发挥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将生态资源转化成为生命的资源,使得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拥有强大的幸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