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无名随笔 图/网络
有朋友问,最近见你经常更文,又要上班,又要陪娃,你安排什么时间去写?
“重启”写字后,我早上7:00起床,这是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一般洗涮后我会写字30分钟左右,然后去饭堂吃早餐,走路去上班。(这是住宿靠近单位的好处)
午饭一般也都在饭堂解决,午睡30分钟即可(有研究表明午睡不是睡得越久越好)。这样午休起床时还不到14:00,基本保证有40分钟可以写字。
晚上下班要回娃外婆家陪娃,这段时间我一般不会安排写东西或看书,就好好陪娃玩玩(阅读了《正念的奇迹》后的改变)。中间带着娃一起做简易运动,还一边教她数数,这样,顺带把锻炼的事情解决了。
回到家里一般都是22:30以后了,如果不太累,我会在跑步机跑会步,顺便看一集热门电视剧放松放松。(跑步机就在客厅里)
等我重新坐到电脑前,已经是23:30左右了,趁着夜深人静,再写一个小时左右,然后带着困意上床睡觉,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一般情况下,每天就可以安排一个半小时左右去写字。而一篇文章从选题、列大纲、找素材、落笔到成型,前后一般需要3个小时左右。检查修改完善,还得花一两个小时。所以我更文的速度比较慢。
写东西确实是挺费时费神的事情,最大的问题还是怕没东西可写。因为写字是输出,写着写着你就会觉得江郎才尽。所以平时必须保证足够的输入,才能确保出入“收支”平衡。
保障输入的办法一般有几项,一是要多阅读,二是要多观察,三是要多体验,四是多思考。这几项,都得花掉大量时间,所以必须每天做好时间“管理”,才能腾挪出足够的时间。
在输入这一块,我主要是靠阅读。但平时工作也比较忙,只有周末和节假日,才有整段的时间去阅读,其余都是碎片化时间。
所谓的碎片化时间,就是每日整段工作时间之外的零碎时间,比如上班路上、会议间隙、等电梯、等车、午饭后、午睡前……
这些零碎的时间一般人都是刷抖音、看短视频、玩游戏、聊八卦就过去了……其实把每天的碎片时间堆积起来,就是一大段时间,日积月累,真的可以成年累月。
我下了樊登读书、古诗词名篇、流利说·英语等一堆APP,有的还购买了会员。例如樊登读书,我就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听书,一般每天可以听一本书。其实很多书你只要知道它主要说的是什么,对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社交有什么用处即可。如果觉得有必要深究精读,再在当当网上购买打折的纸质书,这样阅读的效率和效果就会非常明显。
我配了一副蓝牙耳塞,走路听、开车听、吃饭听、洗涮听……所以日后在路上跟我打招呼,如果我没有搭理,那我一定是在听书,敬请原谅。
你也许会问,这样是不是把生活搞得太累了?但是,你闲下来,就能轻松快活了吗?不见得,你什么都不做、不努力,生活的重担就会把你的心压垮,而心累往往比身累更折磨人。你也许觉得现世安好,一切都不需要改变,好吧,等温水把你煮熟了还浑然不知,到时候想爬都爬不出来了。
身边的很多人正是因为充分利用好时间去学习、工作,才成为了更好的自己。何况,你还那么年轻,还有那么长的日子要过,你就甘愿这样无所事事、混混沌沌地度过一生?不想让自己的人生拥有更多的可能,埋下更多的彩蛋?
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确实会常常听到有人说:我时间多的是,每天闲得慌,我还要去珍惜那些鸡零狗碎的时间?好吧,让我们来看一组数字。
曾经有人在网上发布过一份统计数据,据说还比较靠谱:
如果人平均一生的寿命是78年。
睡觉的时间加起来大概是28.3年,占据了人生的三分之一;
工作的时间占据了我们人生的10.5年;
花在电视和社交媒体上的时间竟然也占据了9年;
接受教育总计会花掉大约3.5年;
吃喝拉撒、家务通勤等乱七八糟的事情总计占据14.7年;
留给我们自已真正主动支配的时间,其实只有短短9年而已。
这也太可怕了,人这一辈子,被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一辈子真的是“一睁眼一闭眼就过去了”。
但是每个人的起点不一样,有人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有的人家里就有“矿”;但有人一出生就穷困潦倒,甚至一无所有。如果你也想过上与别人接近的生活,甚至有决心要比他们过得更精彩,那就要比别人更珍惜时间、更懂得利用好时间。
有社会学专家指出:一个农民工要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一般得比别人多花一辈子的时间。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原本起点就比别人低,还不把时间当一回事,每天过得浑浑霍霍,任由时间白白流逝。
而事实上,比我们更出色更优秀更幸福的人,大都比我们更努力,更懂得珍惜时间,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因为他们更知道时间的价值。他们单位时间所生产出来的价值,就比那些不懂珍惜的人会更大,轻易就把那些无所谓的人甩出几个银河系去。
荷马说:“那些敢于失去一天的人,是危险的奢侈,那些敢胡乱用它的,更可谓不顾死活” 确实,你一旦荒废了时间,时间便把你给废了!
李敖大师说过,“每天浪费了我的十分钟时间去谈天,十年间便浪费了六百多个小时;每天浪费了一小时的时间去鬼混,十年间便浪费了五个多月。而六百多个小时的专攻可以使我精通一本普通植物学;五个多月的专攻可以使我精通一部明史了!”
都说不折腾过的那都不叫青春,人生最大的悲伤莫过于辜负青春。正处于青春年少期的你,别以为还有大把时间,我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你,青春就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从迷梦中醒来时,它早已消逝得无影无踪了。所以,请珍惜当下吧。
自从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时间和信息的碎片化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都被分割成碎片化,很难再有一整段时间去专注做一件事情。总有各种各样的电话、短信、微信打扰我们,还有各种邮件、通知、文件等着我们去处理。
频繁的中断、暂停、重启、反复,让我们形成了漂浮游离、心智游走、无法持久的工作状态,同时也妨碍了我们自觉、专注、清醒地思考。即使没别人来打扰,你也很难再静下心来,全情投入到一项工作或一件事情里去。
日本经济学家野口悠纪雄综合了自己的实际应用经验,写了一本书,叫《把碎片化的时间用起来》,书里说:现在人们所做的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大量的碎片化时间,此时,人们的时间管理策略也需要改变。
作者希望他的这本书可以教你识别“时间小偷”,帮你发现碎片时间中隐藏的超额价值,让你的每分钟都过得有意义。
为了帮助人们优化时间安排,改进运作流程,消除焦虑不安,早前比较流行的是“番茄工作法”。是意大利著名培训讲师弗朗西斯科·西里洛创立的一种微观的时间管理方法。
使用番茄工作法,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专注工作,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响起,然后在纸上画一个X短暂休息一下,每4个番茄时段多休息一会儿。
我按照番茄工作法试过一段时间,确实是有点效果,能强迫自己静下心来,专注做正在做的事情。不过我的工作需要我随时盯着手机动态,所以并不太适合我。不过大家不妨可以试试,简单易学,行之有效。
除了番茄工作法,还有由德国最知名的时间管理专家洛塔尔·赛韦特写的书《极简时间》,也可以参考。它提倡的是从人性层面,肯定和尊重人的性格差异,每个人对照自己的个性,制定适合自己的规则并采取行动,从自身出发重新构建适合你自己的时间管理系统。
巴尔扎克说过,时间是人的财富、全部财富,正如时间是国家财富一样,因为任何财富都是时间与行动化合之后的成果。所以,我们如果想要把自己变得更好,人生过得更加丰富精彩,那么,请善待好我们的时间。
福布斯说,“消磨时间者,亦必消磨事业”。余生很贵,请勿浪费!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