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好 “互尊互利” 接力棒 跑出干部合作 “加速度”

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上,习近平主席高瞻远瞩,首次提出了闪耀着智慧光芒与合作诚意的“中国—中亚精神”,即“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这一精神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为中国同中亚国家携手前行照亮了道路,也为广大干部投身于推动双方合作事业提供了行动指南。广大干部应深刻领悟“中国—中亚精神”,勇立时代潮头,积极作为,为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友好合作贡献力量。

秉持互尊互信,筑牢合作根基。互尊互信是“中国—中亚精神”的基石。在国际交往中,尊重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广大干部在与中亚国家的交流合作中,需时刻牢记互尊互信的要求。于外交场合,无论是高层会晤,还是日常沟通协调,都要以平等、谦逊的态度对待对方,让每一次交流都充满真诚与尊重,通过坦诚对话增进彼此了解与信任。在经贸合作项目的洽谈推进过程中,要将中亚国家视为平等合作伙伴,认真倾听他们的需求与意见,充分考虑其实际情况和利益关切。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作为例,要与中亚国家共同商讨规划,确保项目符合当地发展需要和人民利益,以实际行动赢得对方信任与支持,为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更广泛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践行互利互助,推动合作共赢。互利互助是合作的动力源泉和目标追求。中国与中亚国家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较强互补性,为双方开展广泛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广大干部要积极作为,推动与中亚国家在经贸、能源、科技、教育等众多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合作成果惠及双方人民。

聚焦高质量发展,共逐现代化之梦。当前,中国和中亚国家都处于发展振兴的关键时期,实现现代化是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广大干部要以“中国—中亚精神”为指引,积极探索符合双方实际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在制造业、农业等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在制造业中,引入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在农业领域,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让传统产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如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这些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大投入,加强合作,共同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拉紧人文纽带,促进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是国家间友好合作的根基。广大干部要积极投身人文交流事业,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的交流活动,让人文交流的春风吹遍双方的每一个角落“中国—中亚精神”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指明了方向,广大干部要深刻领会其内涵,将其贯彻到实际工作中,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为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景而努力奋斗,在新时代的舞台上谱写中国与中亚国家友好合作的崭新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